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农村垃圾管理2016 > 深圳经验

深圳市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成功案例

时间:2016-11-29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深圳市勠力同心打好破解垃圾处理

设施建设“邻避效应”组合拳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是保障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人口高度聚集、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也面临着“垃圾围城”的现实局面和设施周边居民投诉不断乃至出现抵制行为的严峻形势,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总目标,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抓重点谋思路,破难题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力同心打好破解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邻避效应”组合拳。

  一、统筹联动抓落实,创新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机制

  为推进深圳市大型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落地建设,全面提升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该市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建立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东部环保电厂、老虎坑三期、妈湾生态园建设事宜,同时,市城管局统筹市发改、规划国土、人居环境、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以及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等相关区政府形成工作合力,层层落实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辖区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及辖区政府各负其责,扎实做好宣传、维稳、环评等工作,加快推进项目进度。截至目前已组织召开联席会议28次,有效保证了各项目按计划进度平稳顺利推进。

  二、规划先行谋全局,精心开展处理设施选址工作

  为统筹全市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我市于2006年就完成了专项规划《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2006-2020)》。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人口与产业集聚效应加大,垃圾产生总量持续增长。对此,2015年,我市又依法组织编制并通过了《深圳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近期补充规划(2015-2020)》,规划通过在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各新建一座垃圾焚烧厂来填补全市垃圾处理缺口。为积极推进设施建设落地,科学规划落实垃圾处理项目选址工作,政府部门提出多个建设方案备选,确定多个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候补地区,进行广泛调查与分析评价,最终采纳社会接受程度高的方案;通过项目说明会、参观已建项目、听取意见、设立投诉窗口等形式,多方面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做到垃圾处理场所优中选优,各方普遍认可。经过政府、社会与群众三方共同参与,建真言、集众智、凝共识,三大处理设施依山而建,整体设计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整个设计秉承生态、环保、自然的理念,在生态回馈、科普教育方面规划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如水上乐园、环保艺术体验公园、环保教育公园、自然教育野营体验公园、科普馆、文体设施、绿道等,让在周边生活的居民更加舒适,便捷,形成环保设施与周边环境、市民相互融合的氛围。

  三、精准宣传求实效,依法透明推进处理设施建设

  积极组织全市各类主流媒体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频道等持续开展系列垃圾焚烧处理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联合深圳特区报策划实施了“深圳垃圾围城现状和破解之策系列调查”5期深度报道,联合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科学说”开展6期新闻科普节目,通过微信发布“平静的生活—德国生活垃圾焚烧厂”等16篇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科普网文,并针对居民关注的二噁英致癌等问题编制发布“4242答”宣传读本,特邀行业专家举办垃圾焚烧科普培训等。相关区政府组织项目周边社区大量居民、村民赴本市南山区、宝安区,广州、台湾等地方参观考察垃圾焚烧厂,并通过建立预约参观APP机制,让更多市民走进焚烧厂,了解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基本情况、污染物控制标准、监测结果等内容,消除市民对垃圾处理的片面认知。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公开透明化,让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阳光下”推进,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项目选址、环评公示和公参调查,做好立项、选址、稳评、环评等前期工作,特别是在公众参与环节,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居民小组长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组织企业、社区居民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带动说服居民主动参与,逐渐打消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疑虑和担心,理解支持处理设施的落地建设。同时,认真做好舆情处置和维稳工作,对已经发生的“邻避”问题,落实对策措施,妥善处理,有效化解;对可能出现的“邻避”问题,持续加强舆情研判,严密监控,制定应急方案,周密细致部署,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全面提高应对处置能力。

  四、加大投入创一流,高标准推动处理设施建设

  为打造世界上最和谐、最洁净、最先进的环保设施,我市按照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因地制宜选择诚信可靠、运行规范、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的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东部环保电厂等三大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核准社会总投资90多亿元,建造成本达到87万元/吨,远高于高端级别(60万元/吨)的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标准。同时,将三大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按国际一流的垃圾焚烧处理示范项目建设,焚烧炉、余热锅炉、烟气净化系统关键设备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全厂采用国际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垃圾渗滤液处理后进行回用,实现循环经济;烟气排放采用高于欧盟的标准,二噁英排放严于欧盟2010/75/EU标准;所有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全部密封式直运,防止抛洒滴漏和臭味溢出;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垃圾贮存仓始终保持负压状态并抽取垃圾贮存仓的空气进入焚烧炉燃烧,确保臭气不会外溢。三厂建成后,将是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排放标准严格,并将科普教育、绿色低碳、工业旅游、市民休闲融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的环保设施。

  五、共享共赢促和谐,健全处理设施建设回馈机制

  切实保障和解决好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影响群众的利益问题是破解“邻避”效应的核心。我市充分发挥财政优势,在项目建设前期就经广泛深入调研,建立了长效的项目经济回馈机制,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回馈方案,不断增强项目回馈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推动公民参与和回馈机制不断完善。在设施建设推进中,认真听取街道、社区意见,按土地整备模式完成了与社区的征地补偿谈判工作,编制了节能环保产业园空间规划和整村统筹方案和项目回馈社区具体实施方案,从机制上解决了保障项目周边社区长远发展的问题。针对项目周边居民对政府和企业的承诺担心无法落实的问题,在东部环保电厂项目推进中创造性提出以“四方协议”的形式,充分保障项目周边社区和居民的合法权益(四方分别为市城管局、区政府、能源环保公司以及相关社区),协议主要包括项目建设、项目回馈、项目运营监管等7个方面的内容。截至目前,完成了所有涉及社区的协议签订,回馈社区、共享共赢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和贯彻。

  六、提质提效严监管,确保处理设施高水准建设运营

  为确保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能严格按照高标准建设和运营,切实坚持做好政府监管和附近居民监督相结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全力落实项目监管各项职责。建立在线监测联网系统,各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获取,并与市环保部门联网,环保部门还定期到现场采样口取样检测。向各项目派驻监管小组,建立日常巡查监管机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对项目建设和运营进行现场监管。针对市民对排放和环境影响的担忧,项目建成运营后,除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对环保电厂污染物进行抽样检测并向社会公布排放数据之外,还将强化社会监督,组建由政府人员、专家、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等多方参加的联合共建小组,对项目的烟尘排放、炉渣处理等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同时,以环境园为核心,以循环发展为导向,按照《深圳市环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作方案(2015-2017年)》,从技术提标、外观美化、管理提升、功能完善等方面,开展现有5座垃圾焚烧厂和3座填埋场的提升改造专项行动,切实推动垃圾处理设施由“厌恶型”设施向“亲民型”设施转变。

  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从“邻避效应”中突围,唯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责任制的层层落实,科学的规划决策,深入的宣传发动,高效的舆情研判,完善的回馈机制和严格的监管手段,才能统筹各方积极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下一步,我市上下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工作要求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牢记使命、大胆探索,不忘初心、勇于实践,深入推进我市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继续向着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奋楫前进。

深圳市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成功案例: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