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香港是广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特殊优势。建议广东现代服务业可尝试在规则机制上进一步与香港对接,因地制宜,把香港的商事规则和标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推广使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加法,从而形成对接国际和引领全球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规则和标准体系。其中,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区域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将经验做法推广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背靠香港是广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特殊优势。建议广东现代服务业可尝试在规则机制上进一步与香港对接,因地制宜,把香港的商事规则和标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推广使用,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加法,从而形成对接国际和引领全球的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规则和标准体系。其中,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区域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将经验做法推广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要重点发展直接作用生产过程的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层”,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数字赋能能级,加快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级;巩固提升作用于流通过程的“外围层”,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培育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头部企业和专业咨询服务骨干企业。
建议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特大城市拓展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农村着力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要以产业融合观推动互动发展,营造产业融合制度环境,避免单一产业思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
建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加速实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健全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考核评价机制。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生态体系,启动“科技经纪人”培育工程,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鼓励其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转型。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存在高品质产品供给不足、有效消费需求释放有待提升等短板。建议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培育品质消费,落实品质电商培育行动和扶持政策,打造全国性促消费品牌,扩容跨境电商正面清单商品名录,为消费扩容提质。
此外,还需扩大内需,焕新消费场景,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培育新型消费业态为消费焕新增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增效,将服装等刚需性品类纳入政府促消费政策的支持范围,实现既“换得起”又“换得好”。构建“链主”企业生态,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科技力量和数字化能力,降低线上线下联动的门槛。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管理局局长
前海深耕现代服务业“主业”。2024年,前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884.4亿元、同比增长7.5%,覆盖9大类21项中的20项,已有20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前海投资布局。
接下来,前海将用足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利好,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发挥好产业基础优势,推动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专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此外,前海还将发挥好政策叠加、业态聚合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国际跨境电商中心,增强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增强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辐射带动作用。
省人大代表,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创始合伙人
法律服务业属生产性服务业,要重视法律服务业作用的发挥,借鉴港澳在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服务业发展内容。另一方面,建议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加大涉外服务人才培养力度,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加快建设涉外法律服务聚集地,并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各法律部门的合作交流。
还要加强立法保障,希望加快制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出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调解条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律师业合作条例立法等,以法治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何,关键看广东作为制造强省和工业强省,能否培育出更高科技含量、更大消费市场、更多应用场景的生产性服务业。
建议围绕未来产业需求布局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具有广东特点和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在生产性服务业基金顺畅运作的基础上,围绕广东亟须攻关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设立相关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国际化是我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必由之路。建议围绕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定位和产业差异,发挥港澳“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打造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鼓励资本投资消费行业,助力颠覆性、智能化技术嵌入传统消费品,提升消费品科技含量。还建议联合港澳举办全球风投大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风投中心,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保利(广州)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前适老化改造与居家养老服务协同度较低,建议延续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覆盖人群范围,进一步降低适老化改造门槛,相关企业可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同步开展居住环境需求评估并提供改造建议。
在相关产业人才培育方面,希望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等相关单位的紧密协作,开展产教融合,培育更多养老领域专业人才,进一步打通就业渠道、提高护理人员福利待遇。
要进一步强化工作统筹,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纳入正在编制的省“十五五”规划。同时,组织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五五”规划。要认真履行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职责,聚焦机制建设、空域改革、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应用场景等多点发力。
> 查看详情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特别是新一代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推动制造业与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人力资源、质量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等7个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一系列重点行动。
> 查看详情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出台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系列支持政策,培育了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中医药等8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广州、深圳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广州落地首个外商独资医院,深圳落地全国首个外商独资专科医院项目,前海率先开展增值电信业务试点。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打造30个优势产业带、培育300家骨干企业,年内举办200场跨境电商资源对接活动。
> 查看详情今年来全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1项(家),正抓紧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计量区域中心,下一步将更好发挥质量支撑与标准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标准领航行动。
> 查看详情2025年1—6月,全省完成金融业增加值6358亿元,同比增长7%。2024年以来,创业板、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22家、总市值超2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积极推动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落地,完善期货交易体系,持续引入金融“活水”。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