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以“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为主题,开展了第五届全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征集工作。经自主申报、审核初评等环节,并经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研究通过,确定广州市荔湾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重大司法等事项’报告工作机制”,深圳市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向人民汇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直播活动”,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打造一体化代表联络站”,汕头市潮南区人大常委会“创新举措促‘四全’ 推动‘双联系’走深走实”,佛山市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实施工作新机制 实现代表建议全过程闭环办理”,河源市紫金县凤安镇人大“开展‘禾坪说事’活动的做法和成效”,梅州市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强化‘3+3’工作举措 力促代表述职实现‘三化’”,惠州市惠城区江南人大街道工委“推行听民意解民忧‘三三制’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江门市台山市人大常委会“‘规范+’为镇街人大工作‘赋能’提质”,湛江市廉江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专业化 履职‘直通车’”,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人大“‘一二三四’工作法为地方立法出‘金点子’”,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人大“以‘1+24+N’推进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等12个项目为第五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具体见附件。
附件:第五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第五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项目一:探索建立“重大司法等事项”报告工作机制
申报单位:广州市荔湾区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针对人大监督工作中存在对一些属于监督范围的“一府两院”重大事项有监督信息来源不宽、掌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探索建立“重大司法等事项”报告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工作刚性和实效。一是明确报告或报备事项范围。制定《关于“重大司法等事项”报告或报送备案工作意见》,将政府行政复议案件维持率、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及败诉率等群众关注度高、带有共性的问题列入“重大司法等事项”,专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或报送备案。二是形成闭环机制。推动区“一府两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规范化常态化报告或报送备案有关重大事项,定期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书面印发,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司法工作等的监督奠定基础。三是延伸工作链条。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度高、带有共性问题的事项,列入下一年度常委会执法检查、专项工作报告等监督议题,持续推动问题解决。
入选理由:“重大司法等事项”报告或报送备案工作制度,健全“一府两院”向人大通报重要事项工作机制,在坚持不对具体个案监督基础上,增强人大对司法等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项目二:“向人民汇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直播活动
申报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2018年以来,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履职报告直播活动,面向媒体召开代表述职专场发布会,平均每期观众10万人。一是精心选题。“向人民汇报”代表履职报告直播活动,组织代表从预算监督、立法与执法检查、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代表建议督办、民主选举、任后监督、代表联系选民等11个方面现场述职直播。二是线上线下结合。直播活动选择在人大代表之家或社区联络站举行,线下组织选民到直播现场,线上面向全体网民,既提高了“家、站、点”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基层人大履职平台的使用效能,又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使代表履职得以接受全体网民的监督和评价,许多政府部门主动提出将代表建议面商会放在代表之家举行,代表之家成为代表履职的集中地。三是推动解决民生问题。代表履职报告直播关注度越来越高,直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罗湖区36个社区联络站,平均每年代表进社区解决群众身边问题400多件,“有问题,找代表”成为了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选择。
入选理由:人大代表履职报告直播活动,进一步激励了基层人大积极探索工作新模式,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提高了履职质量,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民主的实践中来。
项目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打造一体化代表联络站
申报单位: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香洲区人大常委会把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一体化建设,作为基层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一是实行“联络站+”一体化融合。通过在联络站设立人大制度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长廊、群众接访室、共享书吧和议事厅等措施,将镇街代表中心联络站和社区代表联络站打造为“五好”平台,使联络站成为集接待服务站、代表宣传站、群众“充电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二是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每个联络站每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等举行一次代表直播活动,探索开展“线上+线下”双线代表述职活动、代表候选人线上见面会、代表线上培训等,受到群众喜爱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搭建人大智慧平台和手机APP,实现代表与群众沟通联系“全天候”。开展“相约周二”代表驻站普遍联系群众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跟进办理情况并及时向群众反馈。三是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作用。在代表联络站建设10个实践基地,全覆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全链条组织群众参与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接待群众的“三段五步法”全方位服务群众,推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入选理由: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一体化建设,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畅通了民意民声“直通车”,“有事找人大代表”“有意见到代表联络站提”成为常态。
项目四:创新举措促“四全” 推动“双联系”走深走实
申报单位:汕头市潮南区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创新实施国家机关和人大代表做实“双联系”、发挥“五作用”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双联系”工作走深走实。一是推动代表履职“全过程”。起草行动计划,推动解决代表闭会期间履职不够活跃、联系选民群众不够密切等问题,代表履职活动日趋活跃。二是推动联系主体“全覆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府两院”和21个区政府组成部门对口联系300多名省市区人大代表,392名区人大代表广泛联系选民群众,形成全覆盖的“双联系”网络。三是推动联系活动“全天候”。实行“线上”+“线下”形式,国家机关与所联系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所联系的选民均建立线上工作群,实现实时常态化联系,线下通过走访、接待来访、进联络站开展活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面对面沟通服务。四是推动为民履职“全方位”。对“双联系”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对代表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交办或转办,明确答复时限,推动实实在在解决。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开设“双联系”电视专栏,宣传优秀案例,营造良好氛围。“双联系”活动开展以来,代表们联系国家机关约500人次,到联络站开展活动约770人次,收集问题及意见建议472件。
入选理由:“双联系”工作机制比较健全、履职面广、实效突出,进一步强化了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活动,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项目五:创新实施工作新机制 实现代表建议全过程闭环办理
申报单位:佛山市高明区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创新实施六项工作机制,建立起人大代表建议全过程闭环办理体系。一是加强培训指导。通过组织代表建议写作集中培训、开展形势政策宣讲辅导、组织代表集中调研视察、进联络站接待群众、人代会前与“一府一委两院”沟通协调等,提升代表建议提出水平。二是加强联合预审。人代会前组织人大机关、代表小组等对代表建议开展预审,在依法依规并与代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代表建议进行讨论研究、修改完善、合并处置,提高代表建议的质量和可办理性。三是加强精准交办。对于涉及单位较多、办理难度较大的至少征求拟办单位意见2次,强化各办理单位的沟通协作,实现代表建议办理落地见效。四是加强“三会面”沟通。主办单位按照办理时间节点,至少约见提出建议的人大代表3次。落实情况纳入年底绩效考核,有效增强了承办单位与代表沟通的主动性积极性。五是加强多方督办。通过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领衔督办、会同区政府联合督办、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分工督办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办理实效。六是加强“回头看”跟进。对办理完成且已答复代表的建议,适时组织代表进行“回头看”,对实际办理情况未达到答复效果的,责成承办单位迅速整改,持续推动办理。
入选理由: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区人大代表建议的办成率持续提升,代表对建议办理回复满意率连年达到100%,实现了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
项目六:开展“禾坪说事”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申报单位:河源市紫金县凤安镇人大
主要做法:凤安镇人大每月定期组织代表深入村民小组,将村民家的禾坪(晒谷场)打造为问计群众、问需群众的平台。一是领导干部代表带头示范。担任镇党委政府领导职务的代表率先垂范,带领各级代表深入各村,在禾坪宣传政策、收集民意、解决问题、反馈处理结果。二是旗帜鲜明说政事。代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等传达到基层村民群众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解读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惠民政策。三是集思广益谈心事。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群众对镇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民生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争取群众对各项工作的支持。四是凝心聚力解难事。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当场答复。不能马上解决的,转交镇政府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予以解决答复,并在下一轮的“禾坪说事”活动上及时向村民群众反馈。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镇“禾坪说事”活动分析例会,对全镇工作和村民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进行汇总分析研判。
入选理由:“禾坪说事”活动已组织60多场次,得到全镇12个村(社区)近28000名群众的认可,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的鲜明特点,塑造了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推动解决351件民生问题。
项目七:强化“3+3”工作举措 力促代表述职实现“三化”
申报单位:梅州市兴宁市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建立代表述职机制,实现代表述职全覆盖,保障代表述职增质效。一是“代表述职+选民测评+意见落实”三阶段推动规范化。代表述职阶段,加强联系指导,制定代表述职工作意见,推动做好“向谁述”“述什么”“怎样述”各环节工作。选民测评阶段,引导选民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代表。意见落实阶段,将述职情况、群众意见建议及测评结果记入代表履职档案,引导代表认真查找不足、及时改进,落实情况反馈给选民。二是“试点先行+领导垂范+上下联动”三步骤实现全覆盖。通过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市委重视支持下,26名担任市领导职务的市人大代表到原选区述职,带动掀起代表述职活动热潮,2021年底基本实现市级人大代表届内述职全覆盖。三是“专项经费+强化组织+完善制度”三举措保障增质效。将代表述职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近五年全市共投入150多万元专项经费保障。每年将代表述职工作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代表述职有序高效开展。及时修订代表述职办法、代表退出暂行办法、代表履职登记评优暂行办法等制度,为代表述职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入选理由:通过“3+3”工作举措,代表述职工作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有效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提高了代表履职质量,进一步密切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
项目八:推行听民意解民忧“三三制”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申报单位:惠州市惠城区江南人大街道工委
主要做法:通过推行听民意解民忧“三三制”,不断创新人大代表联络站运行机制。一是创建三级联络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按照“十有”标准规范化建设街道中心联络站,建立制度促进代表发挥作用。在全街道8个村、社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延伸和拓展中心联络站网络。为每个选区选聘一批社情民意联络员,并加强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互动,提高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效率。二是构建三条渠道畅顺民意沟通。定期开展“驻站接待”活动,活动提前公示公告,代表进站与群众面对面沟通。研发“江南民意通”,在群众密集区域公示二维码,搭建起代表与群众交流互动的网络新平台。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主题走访”活动。三是建立三种诉求处置机制纾解民困。建立“限时办理制”,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和各村、社区,在15个工作日内将群众诉求处理情况书面送达街道人大办,办理情况作为年终评优评先以及人大评议的重要依据。对需要上级政府部门予以解决的群众诉求,建立“阶梯跟进制”,逐级递进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跟进和推动。对涉及多个上级政府部门或多个层级单位的群众诉求,建立“约请共商会”机制,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商议推动解决。
入选理由:听民意解民忧“三三制”工作机制,有效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取得实效。
项目九:“规范+”为镇街人大工作“赋能”提质
申报单位:江门市台山市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建立一套镇街人大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打造了“一镇街一品牌”的人大工作品牌,并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一是以“规范+绩效评价”为引领强化规范化建设。聚焦镇街人大行使职权中的突出问题,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全面的、量化的、可操作性强的镇街人大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体系包括九大方面41项指标,对镇街人大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具体、量化的绩效评价。二是以“规范+品牌创建”为抓手强化创新实践。引导各镇街积极开展“一镇街一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工作亮点和特色。目前,台山市已形成“一镇街一品牌”的人大特色工作品牌。三是以“规范+激励机制”为手段提升工作水平。强化镇街人大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抓实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推动镇街人大主动作为、创先争优。同时将评价结果向当地党委反馈,并向市委报告。每年开展镇街人大工作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及时总结推广镇街人大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镇街人大主动作为、创先争优。
入选理由:通过“规范+”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了镇街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县级人大对镇街人大的联系指导更加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项目十:代表专业化 履职“直通车”
申报单位:湛江市廉江市人大常委会
主要做法:围绕市委“四大提升工程”,依托廉江特色行业,打造海上渔业、家电、现代农业、文旅等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一是定向规划。通过走、听、查、看等方式,详细了解各行各业需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辖区代表所涉行业及专业知识结构,选择与廉江市委中心工作密切相关、从业人员较多的行业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确保建设一个、运行一个、成效一个。二是规范建站。行业代表联络站统一使用“廉江市××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名称,做到“六有三上墙”。实行定责管理,明确机构设置、活动制度、工作职责。先后投入20多万元对联络站进行标准化建设和巩固提升,每年给予每个联络站1万元运行工作经费。三是常态化组织活动。围绕与本行业有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走访联系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开展座谈讨论,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意见建议,推动行业发展。积极举办宣讲活动,把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带到渔船、田间地头、企业车间。
入选理由:搭建行业代表履职“直通车”,发挥行业代表示范表率作用,一年来,共有2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进入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参加活动、接待选民,收集行业群众意见建议80多条,问题解决率达70%以上。
项目十一:“一二三四”工作法为地方立法出“金点子”
申报单位: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人大
主要做法: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模式,全面加强立法联系点建设,打造基层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直通车”。一是建立“一个构架”。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基层代表、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中建立一支积极主动、能力强的联络员队伍,与3家顾问单位共同组建立法联络员工作构架,并根据每次征询意见的草案,灵活安排参与,提高意见征集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二是畅通“两个渠道”。线上通过粤政易政务平台、微信群、手机短信、网络平台及乡村新闻官等途径,线下通过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叠加效应,广泛征集立法意见建议。三是发挥“三个作用”。基层立法联系点及时收集群众立法意见建议,研究转化为立法需求和建议,积极向人大常委会反映。四是落实“四项任务”。组织立法联络员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助推法律法规实施,落实地方立法宣传员任务。把群众的意见建议提供给立法机关,落实地方立法联络员任务。积极做好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落实法律实施监督员任务。对本市出台的法规,适时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评估并向上级汇报,落实法规实施后评估员任务。
入选理由:在“一二三四”工作法的指引下,扎实推进立法联系点建设,立法意见征集、法治宣传等方面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项目十二:以“1+24+N”推进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申报单位:云浮市罗定市罗平镇人大
主要做法:以“建点作补充,站点全覆盖”理念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高标准建设镇中心联络站。以“十有”标准打造集展示、接访、议事、办公四大功能于一体的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积极开展“代表议事会”“人大代表微课堂”“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进基层”等主题活动。二是规范建设村级联络站。通过一室多用、共建共享等方式,建设24个行政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实现硬件配套、信息公开、服务保障、管理到位,为辖区人大代表就近履职、接待群众提供阵地保障。三是补充建设自然村级联络点。在自然村建成罗定市首个自然村人大代表联络点和“罗平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厅”,在29名人大代表家中设立一批家庭联络点,形成“1+24+N”的代表联络站点网络体系,实现代表联系选民全覆盖。四是依托联络站点创新履职方式。推行“码上履职”,深化“三亮”行动公开人大代表信息,方便群众通过微信快速联系代表。实行 “挂单销号”,建立选民群众意见建议台账,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实时公开,方便群众随时查看最新办理进度,推动事情真办理、问题真解决。
入选理由:通过抓实“三化”建设,实现代表进站接待服务选民活动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