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4-05-09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杨文标

  一、现状与问题

  (一)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不均衡,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完善。

  (二)县域的就业容量、就业质量有待扩大和提升,农村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

  (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医疗卫生、教育等亟待补齐短板。

  二、建议

  (一)以差异化、特色化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均衡发展

  1.着眼全省“一盘棋”,发挥比较优势,产业合理分工,错位互补发展,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比如,粤东汕尾红色、蓝色滨海等旅游资源丰富,加快发展文旅产业;粤西湛江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茂名侧重发展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阳江大力发展风电能源产业;粤北韶关利用生态屏障优势,助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

  2.统筹好我省镇、村的优势、资源、特点,全面谋划好“百千万工程”和美丽圩镇建设,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县域经济。

  3.加快构建县域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以县域为单位,将装备、设施、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整合,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开展综合农事社会化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农机+服务、农技+服务、农资+服务、互联网+服务、品牌+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通过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加强科技装备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二)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1.完善县镇村规划,聚力推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有效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培育村集体经济、国企、民企等市场主体,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社会事业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实施整体规划,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

  2.提供工业土地、标准厂房等生产要素支持,将腾退低效土地获得的土地流转指标统一归集,因地制宜、优化工业用地“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指标,真正实现用地的高效集约,使城镇、圩、村以“抱团出海”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

  3、进一步规范安监、消防、环保等行政执法裁量权,给予初创企业适度的容错空间,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三)精准发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补足县域人才紧缺短板

  1.优先稳定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县域农民工、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围绕就业扩容实行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经费稳步增长机制。

  2.提质人才队伍。加大力度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加强农村基层一线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建议加快探索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有效衔接。打破县域专业技术晋升“天花板”,完善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制度,优化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培育更多农民工匠。二是加大引导应届毕业生、涉农企业家、技术人才、优秀教师及农业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政府予以财政支持和晋升激励。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