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议
叶丽燕
一、基本情况
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作为全国经济和人口第一大省,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GDP。数据统计我省主要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4倍,经济发展给我省带来日新月异进步的同时,也给我省环境治理带来巨大挑战。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的根本出路,2023年以来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让绿色、低碳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我省连续3年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纳入民生实事办理的1172个示范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2个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全省建成污水处理设施4万余座,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8年不到20%提升至53.4%,设施正常运行率为82.2%,2023年年底全省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将提升至5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放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但是,仍应看到当前我省农村污水治理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弱项,从我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情况来看,污水处理设施建而未用、运行效益低下,导致周边水体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从媒体曝光的案例看,个别农村地区企业为逃避自身责任,利用夜晚、雨天偷偷将污水直排入山区河流或者海滨沙滩的情况仍有发生;此外,我省农村污水治理还存在总体治理率不够高、进展不均衡、运维效率不高、运维管理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粤东粤西粤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重,有些地方资金、技术保障不足,设施运维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应该说我省农村污水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省建设绿美广东,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为更好推动我省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建议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我省农村高质量发展更上新台阶。
一是应强化系统谋划,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力度。当前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接近60%,未来两年我省需对5万多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提升,其中95%以上分布在治理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地区,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系统谋划,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首先是应理顺体制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工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深化细化工作任务,务实推进未来两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任务。其次是应统筹开展常态化技术帮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业性较强,技术指导直接关系治理成效,应进一步充实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库,开展全覆式的培训指导,以技术引领保障治理成效。三是应及时总结推广可复制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现场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先进经验在全省落实落地。
二是应加快完善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保障机制。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要素投入仍待加强等问题,特别是粤东西北农村地区,治理任务重、资金技术保障不足,要加快实现我省农村天更蓝、水更绿、山更美,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污水治理工作资金保障长效机制。首先是应积极推动省市县三级财政在预算编制中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摆在更重要位置,特别是推动省级财政涉农资金投放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任务倾斜。其次是在继续发挥财政托底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指导各市县做好国家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等中央及省资金项目的谋划、储备与申报工作,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引导各地市通过EOD模式等途径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及社会资本融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三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的投入,从省和财力相对充裕的市、县,提取一定比例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保证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经费需求。四是应鼓励国企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采取“肥瘦搭配”等市场化方式多渠道争取社会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帮扶、捐资捐赠,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是应进一步科学分类施策开展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民生工程,要让广大农村群众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应综合考虑人口数量、环境特点等因素,科学选用治理措施。城镇周边农村应优先纳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体系,人口分散地区农村应结合实际推广资源化利用、生态化治理模式,同时应强化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相衔接,实现一体化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应强调简便、经济、可持续运行,在资源化利用上要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污水治理技术,污水处理设施应强调工艺成熟、效果达标,处理工艺一定要简便、运行一定要经济,建议采用市场化建设、一体化运行模式。
四是应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推动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有建设到建管并重转变。首先是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多渠道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高度重视整合国企资源,借助市场手段高质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营。其次是应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村民参与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持续提升环境整治成效。应积极发挥村两委组织宣传协调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约束,减少污水乱排,让村民监督推动污水治理取得实效。三是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成效评估。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完成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建立常规监测机制,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监管水平。以群众满意为第一导向,组织技术团队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运维管理、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开展定期评估,多措并举督促巩固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