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老年人“走出去请进来”部分配套措施,助推银发经济的建议
谢宏琴
基层老年人的生活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牵挂着的,在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视频连线慰问基层群众时专门讲到: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晚年,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今年1月11日,为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国办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东城26条意见涵盖: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万丈高楼平地起,笔者认为,要切实撬动银发经济并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完善老年人便利地按照自身意愿“走出家门”和必要服务能按需求“请进家门”这两点,仅此两点,涉及事项较多,暂无法全面覆盖阐述,在此提其中涉及的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便利老年人上下楼设施。近年来,全国大多数省地市对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老年人的居住条件,解决老人下楼难问题,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实施,该项工作势必得到更有力推进。但是,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源于加装电梯费用过高,即使有政府补助,但是依旧很多有需要的老人因分摊费用过高无法支付费用。建议具体问题分类施策,考虑如下措施:一是在具有安装需求,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在老旧小区推广加装结构简单、经济划算的小电梯(如:1070×940mm,260kg可乘2-3人);二是合理化加装电梯的分摊方式。如:按照楼层、使用频率进行费用分摊。
(二)继续完善便利老年人近距离出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借鉴香港社区无障碍出行系统的一些做法,在有条件的人行天桥加装扶梯或直升电梯,方便周边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出行。
(三)完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老年人的适用方式。2016年,我国开始正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广东省组建了近两万名医务人员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对家庭医生也有相应的服务要求,这几年也在陆续推进使用中,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签约服务中有关出诊服务的内容,几乎无法实现,特别是在老年人生病以后难以出行的情况下,需要护士上门打针都无法做到,询问原因,社区门诊人手不足,只能勉强应付门诊患者,实际也确实如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家庭就诊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真正解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居家就医需求,把签约家庭医生这项惠民政策落实的更好,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出诊服务出台相应的文件支持。
养老的问题是我们的身边事,老百姓的家常事,上述几点建议也是笔者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和遇到的,也是真切感受到老年人具有此类方面的迫切需求,希望能够关注,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也只有从实质上解决了老年人能便利地“走出家门”和将切实需要的服务“请进家门”,提高老年人生活出行的便利性,和基础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银发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被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