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广州东部中心功能,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张大林
一、案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管理则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城市载体功能和运转效益的重要保证。
广东省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开展跨境“保险通”,实施好“澳车北上”,加快推动“港车北上”,加快建设“数字湾区”,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广州市十六届四次全会介绍,广州的规划是建设成为中心型世界城市、引领型国家中心城市、开放型大湾区核心引擎、高能级省会城市。广州正把东部中心打造成为担当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新广州”。由此可见,建设和管理好广州东部中心,是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宏伟构想,更是区域视角下的大湾区发展大棋局。
二、分析
2023年2月24日,广州市召开“面向2049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座谈会”,就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深入研讨。会议对“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发展战略,从“云山珠水”到“山城田海”的历程进行回顾,对广州新一轮战略规划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目标进行了展望。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州市大力推进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东部中心在承接主城区人口、疏解城市功能提出新要求。
目前,广州东部中心正在开展全新定位和全方位的功能谋划,但要满足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发展格局需要,东部中心如何发挥好科创走廊中心作用,这就需要有更全方位、更加面向未来大格局的高定位。综观国际三大湾区的发展演变,都是通过科创走廊发展,然后带动整个湾区的综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走廊就是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而广州东部中心则是这个区位极为关键的节点区域。
三、建议
(一)从省级层面,协调穗莞深协同发展规划,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走深走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以产业创新与枢纽建设为突破口,发挥东部中心区位优势,努力打造串联功能,携手黄埔,积极推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广州开发区联动发展,着力引进广深港澳龙头企业上下游和关联配套企业,融入东部中心产业创新合作,聚焦发展智能制造业,聚集高端制造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强与广深港澳在产业、交通、城市功能等方面互联互通,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交汇节点优势,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东部中心承接孵化转化”、“产、雪、研”创新协作新模式;围绕东部中心打造总部经济聚集高地,在抓大项目、抓产业链的同时,扶持本土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创新营商环境,以东部中心为窗口,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丰富东部中心的综合定位,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尽快推动白云机场到新塘站的城市轨道通车运营。一是借鉴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经验,完善广州东部中心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高端商务、总部办公、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综合服务、品质居住、城市花园等的立体定位。二是按照“新城”定位,完善核心区的基础设施规划,结合枢纽中心的路网、接驳、大交通动脉定位,思考好城市发展的可拓展空间。三是加快推进新塘到白云机场城市轻轨开通,实现广州——深圳两大国际机场互通。
(三)以“人、产、城”互促共进、融合发展为基本路径,着力提升东部中心规划建设水平。坚持以人兴业、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为宗旨,把实现城市经营性增长作为关键策略,深入推进与珠三角都市圈城市群联动互融,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找准定位,错位发展,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东部中心的感召力、集聚力和创造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