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时间:2024-05-09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吴智斌

  一、有关情况

  自2023年以来,国家已出台多份文件为农村充电网络建设提出顶层指引。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7月,发改委能源局及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统筹考虑乡村级充电网络建设和输配电网发展,做好农村电网规划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

  2023年11月,省府办公厅《广东省进一步提振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积极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当前,我省消费者对新能源接受度持续提升,2023年前10个月,全广东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71.4万,同比增速21%,有超过四成的购车消费者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且有相当部分的新能源车主,没有条件安装充电桩,要到公共充电站或换电站来补能。

  统筹做好农村电网与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衔接,加快充电设施配套电网升级改造,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充电桩全覆盖是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作。

  二、建议

  当前,我省这项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是统筹规划和实施的最佳时期,为此,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将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融入到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去。当前,全省正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考虑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使用环境,一村一策做好统筹规划,做到安全、便利。

  在乡村风貌带的打造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充电设施对风貌带的品位提升。尝试创建“绿色能源乡村风貌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当中,应充分体现岭南乡村的特色,用岭南乡村风格去设计公共充电站,也可以用公共充电站这个载体讲好乡村的故事。

  (二)将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中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硬件投入是当前“补链条”的重要措施。利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契机,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为乡村发展产业配强电力设施,完善电力增容,为产业链补充电力需求的短板,补齐乡村新基建。如为农业大产区的农机能源补给、田间分拣工场、烘干房、冷链站、农产品物流站等设施的建设提供电力支持;也为农业产业孵化站、农业技术科普站、农村电商运营中心等做好布局。试探打造“绿色能源农业产业区”, 带动农机的新能源升级、应用,进一步贯彻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三)将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关联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去。发展乡村的“农、文、体、林”旅游是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规划正在全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应利用好这一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把旅游项目的电力配套,公共充电设施等规划好、落实好。利用这次契机规划好乡村的游客“引流”工程,打造“乡村公共充电站+”工程,如:充电站+农贸小集市、充电站+乡村文化展示点、充电站+乡村网红打卡点、充电站+特色农产品展示站、充电站+乡村休闲空间等小工程。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乡村去消费。

  现阶段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增长快,有相当部分的新能源车主还没有自建充电设备的条件。这一部分的车主有刚性的充电需求,但在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存在短板。在城乡接合部的乡村,可以优化布局充电设施,为这一群新能源车主服务,同时把这群车主引到乡村来消费。

  (四)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做好宣传,群策群力助力乡村振兴。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可以聚集多方生产要素到乡村中去。政府要为这项工作做大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并支持。让社会各方主动参与到这一项工程当中,分享政策的红利。加强推动政策的补充,通过政策的制定,惠及各方农业农村建设的参与者。

  倡导新的健康生活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到乡村去休闲”的新风尚。可以开展“到乡村去充电”的活动来吸引城市人到乡村去,在乡村营造多种消费场景,让城市人不仅在乡村充满了车的“续航电”,同时买到了新鲜的农产品,为家里的饭桌充满了“美食电”,更在乡村的新鲜空气、美景和乡愁当中充满了“精神电”。

  新能源汽车下乡会给乡村带来新的气象,这一轮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未来智慧乡村”的硬件基础。望全省各地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当中落实好新能源汽车下乡,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让“未来乡村”指日可待。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