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数智化转型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建议
周济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广东作为工业大省,工业规模约占全国1/8,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类别规模居全国第1。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推动广东制造实现结构性调整、系统性优化、整体性跃升。
一、背景事由
2023年,在省市两级人大的集中视察和专题调研活动中,我走访了东莞潢涌村、丁彭黄片区,与广东杰诺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发现新型工业化建设在以下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一)制造业带动作用仍需提升。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省制造业受到较大冲击,制造业比重呈下降态势,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40.9%下降至2022年的34.1%。黄坤明书记提到要再造一个新广东,制造业要立新功,必须提升制造业贡献占比,锻造新质生产力。
(二)中小企数字化转型步伐不统一。截至2023年9月底,广东已累计推动超7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数字经济规模、产业数字化规模位列全国第1。但仍有部分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基础薄弱、资金相对匮乏、产业链数据信息共享集成度低,对转型成本及长期收益研判不够精准,难以破除数字化转型障碍。
(三)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我省一些支柱产业如汽车、电子、机械等核心零部件及软件工程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未来重点发展领域仍缺少自主基础软件支撑,竞争力不强,制约了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
二、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支持。一是创新企业融资政策,强化财政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运用“财政+金融”方式,出台省技改项目融资支持专项政策。二是强化省市县联动,鼓励各地市、区县政府出台扶持本地数字化转型的财政政策,持续扩大对数智化转型项目的扶持范围。三是精准帮扶重点行业,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对开展工艺装备数字化、工厂网络全连接、工业软件云化、工业数据价值化、信息安全保障等集成式改造的高新企业予以奖补。
(二)加快培育数智转型服务商。一是培育示范典型,评选支持一批综合竞争力强、服务质量优的“领雁”数智化转型服务商,遴选不同场景下的优秀解决方案予以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示范领航作用。二是完善供需对接,面向工业场景和企业需求,搭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对在平台采购相关产品服务的企业和平台运营主体给予奖励,加速数智化发展生态构建。三是健全服务标准,引导形成“开箱即用”的标准化产品工具箱,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诊断评估、设备改造、软件应用一揽子数字化服务。
(三)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构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找准“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打破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二是完善创新成果转换体系,积极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从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双向发力,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