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红树林碳汇开发利用的建议

时间:2024-05-09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程志军

  “蓝碳”是海洋的蓝色碳汇,即海洋生物固定的碳,是全球生态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红树林、海草床、盐沼并称为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汇能力,红树林的固碳能力尤为明显。红树林被认为是固碳最有效的蓝碳生态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既是气候环境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海洋三所三方共同签署“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66元/吨的价格购买该项目签发的第一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湛江红树林碳汇项目无论是交易形式或交易价格均是对蓝碳项目开发工作的积极探索。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3年5月印发实施《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试行)》,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于2023年9月深圳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起拍价就高达183元/吨,远超全国碳市场的均价,且最后交易经过92轮竞价后,以485元/吨的天价,溢价率165%成交,本次交易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红树林碳汇相较于林业碳汇,更具备开发价值。

  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汇成功交易,深圳市红树林碳汇量成功拍卖,意味着我省红树林碳汇的开发已经起步。但是两笔交易价格的差异也令人深思。红树林碳汇交易价格主要根据国内外碳汇的市场价格确定,也可通过买卖双方协议确定或拍卖形式确定成交价格。湛江市首笔交易价格主要是买卖双方参照国内外碳汇市场价格协商确定,成交价格接近于碳汇市场价值。深圳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碳汇进行开发交易,该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其他多种生物,拍卖的红树林碳汇除碳汇本身经济价值外附加了社会和生态价值,特别是在国际社会推动气候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履约的大前提下,有濒危珍稀物种的保护地碳汇项目更具特殊意义,会有更高溢价的倾向,且该拍卖活动是民间自愿行为,成交价格并不能反应碳汇市场的供应与需求情况。因此两项红树林碳汇项目碳汇成交价格存在较大差异。

  2023年10月份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红树林营造》方法学,这些消息意味着红树林碳汇的开发已经提上日程。

  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持续发挥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增汇能力意义重大。2021年10月,我国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到要“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同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也强调了要持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

  2022年10月,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结合“国际红树林中心”建立契机,深圳市积极谋划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选取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率先开展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今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加快推动海洋蓝碳价值转化。

  显然,深圳红树林蓝碳开发利用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森林碳储量机制(REDD+)和清洁发展机制(CDM),为蓝碳项目创造了市场机遇。这些国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红树林碳汇项目的发展,先后在塞内加尔、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地推出了获得CDM和VCS(核证减排标准)认证的项目。红树林的保护以及碳汇项目的开发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我国也势必要与时俱进,不可滞后。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全省现状红树林共 10651.84公顷,是我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 39.3%。红树林自然分布东起潮州市饶平县拓林港、西至湛江市徐闻县五里镇,涉及沿海 14 个地级以上市 39 个县(区、市),其中,湛江雷州、江门台山、阳江阳西、惠州惠东为集中分布区。湛江红树林面积7228公顷,占全国的33%、广东省的79%,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

  综合以上因素,对加快推进我省红树林碳汇开发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适应红树林特征的碳汇开发交易制度。在全省推广深圳模式,充分考虑红树林碳汇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创造红树林碳汇应用场景,不做“一锤子买卖”,政府搭建平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红树林碳汇开发交易模式,进一步完善红树碳汇开发交易制度体系建立,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打通红树林碳汇资源向资产转化路径,充分实现红树林碳汇经济价值。

  (二)建立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体系,对其红树林碳汇开发给予技术支持和引导。使其不走弯路不走错路,进一步缩小地区间差异。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