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非遗特色村镇建设,赋能广东“百千万工程”的建议
黄晓丽
一、案由
2023年,广东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作为独特的本土文化资源,非遗是宝贵的富矿,随着国潮回归和复兴,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拉动了一个万亿级的服务市场。建议深入挖掘和利用村镇非遗资源,推动非遗小镇、村落建设,发挥非遗在百千万工程中的更大作用,推动非遗全面融入现代生活。
二、案据
(一)非遗是源于人民生产生活实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一个地域的文化自信和生命力,需要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遗作为一种在地活态传承的传统文化,与当地长久以来的民风民俗、生态资源、经济生产有着紧密联系。因此,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对于当地建设具有文化传承、生态维护、产业经营、社区营造等多重价值和意义。
(二)非遗特色村镇百花齐放,文旅城产人全面振兴,实现“破圈”突围、永续发展。非遗大多分布在村镇。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农耕文化保护、城市建设相结合,建设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全国各地作出许多有益尝试,例如,贵州丹寨万达小镇作为万达集团包县帮扶丹寨的核心产业项目,以本地非遗为主题和特色,小镇建筑体现本地苗侗文化,经营业态中非遗产品占比超过70%,开业三年多来,小镇累计接待客流2000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旅游产业成为丹寨新的支柱产业,带动丹寨全面发展、百姓脱贫致富,成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2021年公布的142个广东特色小镇,也有涉及非遗特色小镇,如花都岭南盆景小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成效显著。
(三)广东非遗资源丰富、保护举措多样,但地方整合开发配套宣传力度不足、难成规模气候。广东世界级非遗项目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65个,分别占全国11.6%和10.6%,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位列全国第四,非遗资源优势明显,并遍布县镇村区域。但在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的200个入选项目(分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中,广东仅4个景区和1个街区入选,村镇都未入选。而这些年国潮兴起,广东潮汕英歌舞、东莞赛龙舟等非遗也火了一把,但地方重视关注程度不够,相关配套建设和服务体验跟不上,未能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发展机会。可见,广东非遗特色村镇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三、建议
(一)政策引导,出台非遗特色村镇建设意见。建议由广东省发改委牵头,联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部门研讨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南,鼓励各地结合广东特色精品村、文旅特色村的建设成果,选择条件具备或基底较好的村(社区)、镇(街),整合资源、系统开展非遗特色村镇建设,避免重硬件轻服务、重标准轻创意、重资源轻产业的发展问题;完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推动非遗整体性保护,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建设非遗特色村镇。
(二)统筹规划,打造非遗特色村镇省级示范点。建议由广东省发改委牵头,联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评选若干特色鲜明、潜力较大的非遗小镇、非遗村落开展示范点建设。示范镇村需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非遗人才培训培养、创新项目研发以及非遗产品推广等关键环节,科学持续地推动非遗特色村镇建设。
(三)社会参与,建立多元非遗特色村镇发展模式与产业链条。各非遗特色村镇应实施“政府引导+市场投入+高校支持+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要积极引入和整合高端发展要素,包括文创人才、品牌、金融资本进驻,倡导非遗与旅游、电商、文创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生产、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非遗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非遗特色村镇在拉动乡村旅游、促进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强大动能。例如河南省武修县大南坡村计划,广泛邀请来自区域内外的教育、设计与思想力量,参与到乡村的社会与文化现实中,以美学经济为引领、文化复兴为根基,激活村落与周边村落的文化与公共生活。建议省发展改革委动员有意愿有能力的民营、国有企业、高校院所与相关县镇村结对共建,深度参与非遗村镇建设,助力“百千万工程”;同时发动村民共同参与,推动村镇人文氛围、特色景观优化营造和对外宣传。
(四)流量赋能,搭建非遗村镇线上营销推广平台。根据《2022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创新报告》显示,非遗商品消费者规模达亿级,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非遗直播、短视频、电商平台等传播渠道影响力强。建议非遗特色村镇可以参考借鉴千年瓷都景德镇的陶溪川LIVE直播基地,开展非遗村镇线上营销推广,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吸引更多游客与投资者关注,助力“百千万工程”目标的高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