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在广东“百千万工程”中进一步发挥文商旅综合带动作用的建议

时间:2024-05-08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梁凌峰

  2022年12月8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广东省财政厅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共投入1490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百千万工程”实施一年来,广东以一系列力度空前的创新举措,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推动补齐短板,把短板变为潜力板。不断完善一二三产业布局,是全面推进多要素发力、多产业融合,促进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关键。尤其在一产强起来,二产优起来的同时,通过文商旅综合带动作用,促进三产活起来,是高质量落实“百千万“工程的有效路径。

  一、背景情况

  文商旅产业协同发展,是拉动消费、激发区域活力的关键变量,也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17.9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村村皆话本,处处有题材。广东有21个地市、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以乡村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发展文商旅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推动全域和美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当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发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由于缺乏统筹,仍存在资源分割、业态分化、要素分散、政策分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通过文商旅融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的效果,亟待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加以解决,释放文商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与效能,进而在“百千万工程”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二、建议

  (一)长远规划、谋篇布景,打造乡村休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参照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标准,提升自然休闲内涵,开发生态旅游业态;培育特色文化村,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民居、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的基础上,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带动推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研学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多业态叠加,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推动休闲产业向全域化、特色化、立体化方向发展转型,推动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

  (二)扶持企业、产业贯通,打造“和美乡村”产品品牌。加强政策引导,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动力。政府支持相关产业集团进行资源整合,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商旅集团、培育一批有潜力的创新创业型在地企业,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和价值;对做出一定贡献的龙头企业在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给予减免政策;对企业在打造地方特色文商旅品牌的过程中涉及的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加优先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强宣传推广,打造更多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民宿示范村。组合乡村休闲景区、乡村文创手信、乡村露营地、乡村研学目的地、乡村夜市、乡村咖啡馆、乡村图书馆、乡村民宿、乡村演艺、农业公园等新兴业态,塑造广东“和美乡村”品牌。

  (三)政策引导、产学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才与到“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中来。例如实施人才储备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地三方合作,联合开展从业人员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实践锻炼和参与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广东乡村休闲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建议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支持综合型文旅集团派员到农村开展服务标准培训,推动创新在农村的应用,加强人才保障。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