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广东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若干建议
梁凌峰
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领略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时尚之光,释放大湾区强大的经济辐射力、文化影响力,打造世界级现代服务业高地。2023年国内旅游快速恢复,在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签证、过境免签、免签证试点等入境游利好政策支持下,入境旅游热度逐步上涨,助推旅游市场全面复苏。随着旅游产业链日益修复升级,旅游经济势必进一步释放活力。广东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目的地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腹地,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天然优势,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的重要途径。
一、背景情况
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东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广东建成更高水平的文化和旅游强省,文化和旅游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与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相辅相成,彼此成就。广东2023年前三季度接待游客5.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900多亿元,同比增长1.1倍,接近2019年的最高水平;2024年元旦假期接待游客1447.9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8.5%。旅游经济呈现强劲的增长势能。
但围绕构建广东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进一步提升目的地引客力,触达海内外旅游者;增强数字化赋能,一站式提供贴心服务;优化政策机制,提高旅游供给品质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强化目的地形象打造,培育特有的文化IP,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创新转型。
二、建议
(一)强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推介“走出去”。以推介活动、会议展览等为代表的营销宣传形式,面向政府单位、旅游企业等B端,发挥了引客的重要作用,建议以“一核一带一区”提质升级为引领,持续提炼鲜明的广东旅游品牌,与客源地达成更多客源互送政策,拉动来粤旅游。同时,鼓励文旅企业发挥沟通产业链上下、供需两端的经验和实力,更多应用新媒体手段,加大C端宣传;给予政策支持文旅企业通过加强入境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面向海内外游客布局销售渠道等,让广东旅游形象更精准、直接地触动旅游者本身。
(二)打造文旅特色化IP,广大客源“引进来”。挖掘千年商都、民俗非遗、老字号、绿美乡村、绿色生态等基因,结合游客对品质体验、文化内涵、研学教育等的旅游需求,建议发挥本土知名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源带动力,在城市打造文化特色与商业、餐饮、演艺等相融合的高品质文商旅街区,在乡间建设文化内涵与生态、休闲、户外、房车营地等相结合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彰显在地人文、生态魅力,供给让海内外游客动心的特色多元、国际范足、优质的文旅IP。
(三)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信息便捷“有温度”。旅游发展日益离不开科技力量,发挥数字赋能。全国已超过20个省份建成一站式省级数字化服务平台,如“浙里文化圈”“文化上海云”等,而我省只有文旅活动指南小程序和“粤省事”文旅专区,与数字化大省地位的匹配度不够。建议打造让旅游者知道、会用、爱用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多语种、多类型的文旅线路、便捷出行、深度探索等文旅攻略,上线演艺、景区、酒店、旅行社、美食、手信等文旅数字服务,让各类旅游群体都能切实感受目的地全方位服务,一站解决全域旅游计划,享受贴心、开心的广东旅程。
(四)政策支持高水平开放,服务市场“强质量”。推动文旅机制创新与疫后旅行新需求相适应,让标准化建设赋能品质供给,建议集聚示范性文旅企业力量,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构建湾区文旅标准,让品质服务、旅游精品在标准规范下稳定输出,构筑更贴心、美好的市场环境。带动省内协会、企业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及支持、完善入境便利政策衔接与落地,研发聚焦政策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持续加强宣传营销、服务质量,引客入粤。
(五)支持专业化人才培养,从业队伍“添活力”。受疫情客观影响,文旅人才流失现象普遍。2023年旅游业复苏进程中,重组和招徕旅游专业人才队伍被快速提上日程,但仍有缺口,尤其面向出入境游客的外语、会议会展、科技数字、研学等人才仍有紧缺,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建议政府牵头,推动校企联动,培养更适应旅游市场实践需求的高水平、国际型专业人才队伍;给予对文旅企业员工培训补贴等支持政策,推动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升,助力广东世界级目的地服务水平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