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单列农业学科的建议
杨凤玺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基础研究是我国农业科技抢占世界制高点、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农业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性资源。我省农业总产值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但农业产业生产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还有大量农业基础科学问题尚未突破,这与农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农业基础研究人才储备不足有很大关系。省基金项目(含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下同)是我省支持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但当前省基金资助学科领域中并没有单列农业学科,而是分布在生命学科、地球学科、化学学科等,这就导致农业类项目申请渠道分散、有限的项目被分散到众多学科中,不利于形成对农业基础研究支持的整体合力,难出在农业领域的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因此建议省基金倾斜支持农业学科,在资助领域中单列农业学科并适当提高资助率。
一、背景意义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我国科技抢占世界制高点、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连续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对加强基础研究作出了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202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排头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基础研究有关部署。在202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打得更稳更牢。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完善基础研究稳定多元投入机制。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2004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十九年发布了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广东省正在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提出的“1310”具体部署都要求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农业基础研究作为农业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优化布局,是高水平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高质量夯实粮食根基、高标准引领低碳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农业技术创新、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等意义重大。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由2012年的58%提升至2022年的72%,居全国首位。并在水稻籼粳杂交育性控制、丝苗型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华南特色水果选育等领域占据国际领先。但与国内农业强省、全球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全省农业产业生产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基础研究亟待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具体如下:
(一)全省农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近几年全省科技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由2018年的2704.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002.18亿元;农业科技投入绝对值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4.2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12亿元,但其占全省科技投入的比例并没有明显增长,保持在0.2%左右。全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绝对值、在全省科技投入的占比均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分别由2018年的115.18亿元、4.26%增长至2021年的274.27亿元、6.85%;而农业基础研究投入经费占比整体较少。
(二)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储备尤其不足。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省基金”)是我省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其中杰出青年项目是培养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的主渠道,但当前全省农业领域杰青获得者极少,据统计,自广东省2012年启动省杰青以来,全省共立项省杰青757项,农业领域的19项,占比仅2.5%,其资助率与农业学科的重要性不匹配,远远无法满足农业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上升需要,可冲击国家杰青、优青、创新团体等更高层次人才的储备不足。
(三)农业基础研究支持整体合力不足。省基金资助领域未单列农业科学,而是分布在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化学科学等领域,导致项目申请渠道分散、有限的项目被分散到众多学科中,不利于形成对农业基础研究支持的整体合力。据了解,江苏作为农业大省,其省基金类项目共分7个学科,其中农业学科是单列的。
(四)还有大量农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突破。在种源自主可控、生物育种、生物安全、耕地质量等事关省和国家粮食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前瞻性研究还不足,还有大量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突破。如全省种质资源保存丰富,但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优异基因挖掘和开发利用不够,深度鉴评比例约为4%,部分种源“卡脖子”现象仍较为突出;耕地质量与农业生态形势严峻,全省有60%的中低产田、95%以上的酸性土壤、近90%的低有机质含量土壤,科技支撑不足;高温高湿环境下,全省农业重大虫害频发,但其入侵、致病传播及免疫机制等基础研究薄弱,防治共性关键技术储备不足;大湾区居民对食物品质要求高,且身体素质与其他地区差别明显,对食品安全生态环保调控规律、营养与健康基础研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
三、对策建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1310”具体部署,不断提升农业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农业高层次基础人才体系建设,建议我省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并优化布局,在农业重要战略领域建立科学优势和人才优势。
(一)在省基金项目中单列农业学科领域。通过单列农业学科可有效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对农业基础研究支持的整体合力,为培养更多国家级农业领域领军人才和战略人才打下基础,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提供重要支撑。
(二)倾斜支持农业学科领域,提高农业学科基金类项目资助率。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行动之一,农业基础研究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提高农业学科基金项目资助率,可以挖掘更多的农业基础研究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