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加大对湛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

时间:2024-05-08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罗青文

  一、事由

  湛江市地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强、水温差小,且沿海的滩涂、泥沼多为浅海沉积或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的盐积土,淤泥深厚、土壤肥沃,是红树林生长的理想场所。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湛江市红树林面积达6521公顷,位居广东省首位,也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市。同时,湛江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围海造田、围塘养殖、采海等影响,以及2000年以后的人工造林,湛江市红树林面积经历了由锐减到逐渐增加,并且在空间分布、生态系统结构和组成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湛江在红树林生态保护、红树林耦合发展、发展红树林旅游等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当前,湛江正在加快打造“红树林之城”,持续加强红树林保护发展,厚植红树林生态底色,对于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二、建议

  红树林的保护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由于湛江属于欠发达地区,市、县级财政资金能力有限,仅靠湛江本地财力无法满足对红树林的保护发展需求,建议省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共同推动湛江红树林保护发展。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大红树林保护修复资金支持力度。省下达湛江“十四五”期间红树林营造修复4183公顷,其中营造任务2813公顷,占全省营造任务的51%;修复任务1370公顷,占全省修复任务的54.8%,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极其繁重,单靠湛江财政难以支撑,建议省在统筹安排中央、省生态修复专项资金时给予湛江更多的资金倾斜。

  (二)支持推动红树林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目前,湛江已获得省厅下达的445亩红树林造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并且将在接下来的几年收获大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湛江正在探索“建设用地指标”的利用,谋划打通与面临用地指标“短缺”的珠三角等地市的合作渠道,促成双方形成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局面。建议省政府部门在红树林造林奖励指标“省内调剂”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湛江对接用地指标“短缺”的地市搭建更多的“桥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指导解决有关外来树种改造问题。目前,以无瓣海桑为优势种的群落占湛江全域红树林总面积的34.77%,郁闭成林后乡土红树树种难以存活,导致生物多样性低。景观性也比较单一。无瓣海桑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是优质海防林,另一方面有扩散风险。根据省出台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对于对林冠稠密、郁闭度大于0.8的无瓣海桑,可采取疏伐进行人工改造,并种植耐阴乔木型乡土红树植物。虽然,无瓣海桑疏伐改造与现行法律法规有关红树林采伐办理条件并不冲突,但是对于改造规模及程度难以把握。建议省级层面在外来树种改造工作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通过控制或减少无瓣海桑,提高红树林生物多样性,巩固并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