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深化建筑领域碳达峰工作推进绿色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4-11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关于深化建筑领域碳达峰工作推进绿色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李键


  一、背景情况

  2021年10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及将出台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2年9月,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将绿色发展纳入城乡建设领域整体布局,科学确定节能降碳目标要求,全面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二、广东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特点及问题

  (一)建筑总量不断攀升,达峰挑战巨大。根据广东省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建筑领域碳排放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但能耗监测底数覆盖不全,排放数据不清。截止2020年底,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只覆盖3000平米以上政府机关办公楼和20000平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数据采集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新建建筑仅理论达标,既有建筑改造困难。新建建筑仅设计理论上达到了节能标准,但实际建成的建筑与设计理论值依然存在差距。同时,对既有建筑由于改造主体不清、产权复杂等问题导致工作推进较慢。

  (三)建筑节能重建设轻运行,运行节能监管乏力。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运行能耗及碳排放量占了 60%~ 90%。而建筑运行阶段,由于主体多元、责任不清、意识薄弱、经济利益挂钩不明显等原因,忽视了运行环节的监管, 使建筑节能减排实际效益大打折扣。

  (四)碳达峰服务集群缺乏,碳转型提升能力不强。服务业虽然不是重点减排领域,但围绕低碳发展而衍生出的“碳服务”却是投融资市场、技术解决方案、人才储备等关键要素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触点。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有具规模的“碳服务”集群,广东可以积极在教育、法律、评估、咨询、金融、物流等各专业服务环节进行碳赋能,通过加大对本地服务商“碳转型”的资金支持、加大“碳服务”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科学布局“碳服务” 的人才培养和吸纳机制,来构筑完善的“碳服务”生态圈。

  三、推进广东建筑碳达峰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建筑碳达峰标准体系,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标准体系研究。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结合广东省气候、建筑高密度特点及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强技术攻关,制定广东省超低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指标体系。 加紧制订并发布执行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建筑、酒店建筑等不同类型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限额设计标准。

  (二)建立和完善建筑碳达峰技术体系,开展广东省建筑领域碳中和基础技术研究。研究适宜广东省建筑应用的技术,如建筑蓄热、零碳地板、水源热泵系统、毛细管辐射等新技术。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技术体系研究,编制建筑碳中和实施技术清单,形成广东省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关键技术措施、实施路径和技术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建筑碳达峰监管体系,建立广东省公共建筑能耗对标与公示管理制度,有序分类推动发布各类型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排行榜。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源审计,为高耗能建筑进行碳排放诊断,向突破能耗和碳排放限额的建筑“亮红牌”。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建立公共建筑能耗和碳排放超限额差别电价机制,通过经济手段约束建筑业主主动减少建筑碳排放。

  (四)建立和完善建筑碳达峰协同体系,开展低碳建筑、低碳社区、零碳楼宇试点示范。攻关低碳建筑、低碳社区、零碳楼宇建筑技术及产品,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工程应用。通过区域性推广超低能耗和零碳建筑,探索控制增量建筑碳排放的主要路径。加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对城乡建设领域的支持,加大对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强化对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向具有显著减碳效果的建筑项目提供优惠利率、快速审批通道等支持,严控对高耗能建筑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鼓励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依托广东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接各类省级数字化平台数据资源,推动建筑能耗监测智能化、精细化提升,升级建设广东省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  

  (五)建立和完善建筑碳达峰创新体系,探索建立适合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基于目前建筑领域主体多元、单个建筑碳减排量小的现状,探索行政机关、商业楼宇或特定行业,如行政区、商办、高校、酒店、医院等的建筑碳排放交易机制,让市场形成驱动力,推动建筑领域碳排放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重点区域内合理划定范围,率先开展超低能耗、零碳建筑集中示范区和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集中示范区建设,集中示范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和零碳建筑标准和高于全省要求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标准,推动城乡建设碳达峰示范引领。

  (六)建立和完善建筑碳达峰社会体系。构建联合涵盖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用能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服务单位、居民等多元的开放融合的建筑领域降碳社会体系,使其具备各方参与、数据融合、信息共享、高效应用的功能,助力广东省建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各市城乡建设领域干部培训重要内容,通过比赛竞赛、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开展好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宣传周” 和“全国低碳日”等活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对优秀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减碳行动,形成社会各界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