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推动城乡绿美广东建设的建议
关于如何推动城乡绿美广东建设的建议
周晓云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和城乡一体化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是广东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之一。
十三五以来,广东加快推进新一轮绿美广东建设大行动,21个地级市加入“创森”行动,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11个;广东森林面积达1.5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8.7%,远远超过国家森林覆盖率24.1%的目标;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人推开窗户就可以享受“生态福利”的建设成效,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广东深入学习贯彻并以具体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
广东又是我国花卉、绿化苗木生产和贸易大省,小盆栽植物生产量约占全国的70%,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生产规模、品种、市场、栽培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基本形成观赏苗木、盆栽植物和鲜切花三足鼎立的主导局面和园区式、专业镇集中连片的发展模式。2019年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良好,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20.4万亩,产值236.7亿元。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正式揭牌和高标准建设,将对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整个广东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擦亮广州的生态文明的名片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可期;对绿化产业,例如绿化树种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以及花卉产业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二、建议:
关于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和大省担当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城市、美丽乡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城乡绿化多使用乡土树种、乡土植物。2021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草地等为主开展的绿化,将是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并指出10大不可触碰的“禁区”,包括滥用外来树种草种;破坏原生植被、珍稀植物;搞形象工程,如“大树进城”等行为。
10月,《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列出了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举措。因此,要注重乡土树种、乡土植物的挖掘、驯化和规划种植,保护本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强外来生物调研和风险评估,评估、慎引外来植物,加强风险外来植物治理研究。
二是开展功能树种、植物新品种开发与培育研究,赋能绿化产业。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城市垃圾、生产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减废降废降碳的压力和成本支出越来越大,加强降碳降废、净化空气抗污染等功能植物树种和植物新品种的研发、挖掘与利用,尤其是要加强城市绿化功能树种研究、深度开发和利用,科技的手段赋能绿化产业、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三是城市绿化更新要充分考虑品种多样化、多层次、多季节植物搭配应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不同区域、路段呈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绿化带、景观点。
四是要充分发挥广东优势特色花卉、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大省和山多、果树品种多等特色水果产业优势,合理优化提升绿化产业布局。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与立法,增强绿色生态文明思想意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促进全民义务植树立法;从娃娃抓起,从源头抓起,加强宣传教育,逐步落实施,推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尤其是引导落实乡村房前屋后种树、种果、种花、种菜等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提升全民基本素质和爱美爱绿意识,打造生态、文明、卫生的美丽乡村。
总之,切实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树种林种结构,集中连片打造功能多样的高质量林分和优美林相,分段、多样化打造城市、乡村多功能绿化带。让广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精心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