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建设乡村学校科普室,全方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建议

时间:2023-04-11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关于建设乡村学校科普室,全方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建议

苏育明


  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建设科学、社会、人的和谐统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重点论述了科学普及在实现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加强科普工作特别是乡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提高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与效率,加速提升国民科学素质,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事业的重要动力,这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而现实的调查数据(中国科协公布)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农民占比仅为1.7%。这说明当前农民的科学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茂名市是农业大市,受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民分布广、基础差、流动性强等因素制约,主观上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科学普及不到位、科普工作机制不健全、手段滞后、人才缺乏、投入不足等问题。要如期完成国家提出的2035年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科学普及还远远未能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尤其在解决农村群众科学素质偏低、缩小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差距、增加公共科普服务产品供给、加快科普信息化以及争取财政增加投入、创新纲要实施机制和实施广东省科普条例考核机制等方面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建议:

  一是真抓实干,将政府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乡村振兴,教育必先行。科学素质培育作为乡村人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最薄弱的一环,尤其针对乡村青少年群体,如何提供更优质的科教资源,如何培养科技老师教师队伍,如何提升乡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基本素质,是乡村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国务院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以“大联合、大协作”的方式,形成“地方政府推动、多部门联合协作、社会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着力推动政府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目标责任制,发挥各级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重视乡村青少年科学素质养成,设立乡村学校科普室,推动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政府安排有关部门和利用社会资源,根据每所学校的需求和科技素养课程的开展内容围绕基础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智能制造、农业科学六大领域为学校配备科技类物资硬件装备,同时配备一对一的专家指导,从授课方法、校内科技活动开展、教师日常教学答疑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和帮助。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配置,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群体培养,增强科技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乡村学校师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促进乡村学生及相关联的家庭成员的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是加强科普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合乎地方经济发展匹配的科普工作考核制度,推动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投入机制,将科普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挂钩。政府加大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科普教育的投入,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动员有能力的乡贤捐资开办乡村学校科普室。培养和造就专兼结合、素质过硬、规模宏大的科普人才队伍。优化科普人才结构,把发展专职和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农村科普人才、城镇社区科普人才、企业科普人才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等科普人才;加大对科普人才建设的投入力度,创新科普人才的培养和考核机制。

  四是建立“互联网+科普”新机制,大力加强推进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致力于让优质科教资源流动起来,通过线上优质科普直播课,线下专家下乡指导,全年丰富的线上线下科技交流活动开展,促进了乡村科技教育水平的提升,培养了乡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营造出了良好的乡村学科学氛围,帮助乡村孩子们实现了他们的科技梦想。在网络和大数据背景下,将公众科普信息、科普文化等工作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范畴,通过互动模式使公众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取所需的知识。

  五是采取各种行政手段,加强企业、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加大科普资源开发与开放力度。组织各级学协会专家开展科普作品创造竞赛,多出科普精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不断扩大科普受益面,继续组织实施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和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加强科研与科普的结合,进一步推动落实在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的明确规定;明确各类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在科普方面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建立完善科研成果定期发布、科技资源转化等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机制。

  六是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从注重建设发展向构建现代科普公共服务体系转变。建设我市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发挥好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对农村、学校和社区的科普服务作用,丰富科普一日游、科技节、科技竞赛等活动内容。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科普宣教的效果。

  七是面向基层夯实基础,切实加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重点加大对社区、农村、贫困、老年群众的科普服务力度。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基本群体。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