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提高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

时间:2023-04-11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关于提高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

伍世绩


  近年来,全省瞄准建设卫生强省目标,投入500亿元七大类18个项目强基层医疗,投入150亿元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新增87亿元支持广东五大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实现登高峰、建高地、强基层,打造了顶天立地的医疗服务大格局,为推动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是“立地”医疗服务大格局的主要部分,对全省构建顶天立地的医疗服务大格局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落后,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管理影响,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引进、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资金普遍不足,造成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基础相对薄弱。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粤东西北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政府和医院自身投入有限,造成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有差距,补短板的项目较多,如房屋基础建设、设备投入、信息化投入等等,所需资金缺口大。

  三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据2021年省卫生健康统计数据显示,粤东西北地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2.98—7.19张不等;每千常住人口卫技人员平均数6.33人,低于全省6.9人水平。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儿科、重症医学科救治队伍十分紧缺,基层卫生院没有足量的救护车、呼吸机等满足急救需求。

  四是传染病防治压力大。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乙类乙管”“保健康、防重症”的新阶段,2023年春节临近,农村地区人员流动加大,传播风险也随之加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量大、空巢老人多,加上各类传染病流行可能性增大,这对于粤东西北医疗资源本来就很紧缺,导致个别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甚至出现“住院难”“一床难求”的现象,尤其对重症病床、呼吸机等抢救设备的需求大。

  五是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医疗救治能力参差不齐。据2021年省卫生健康统计数据显示,粤东西北卫生技术人员中,正高职称为1.6%,低于全省3.9%和珠三角3.4%水平;副高职称为6.8%,低于全省10%和珠三角22.6%水平;研究生学历为2.8%,低于全省33%和珠三角12.4%水平;本科生为24.7%,低于全省52.2%和珠三角43.3%水平;每千常住人口万元以上设备平均数5.28台,低于全省7.82台水平。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因为地域、经济、子女读书就业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存在高端人才难引进、留不住,个别卫生院连本科生也招不进留不住;救治能力和技术参差不齐;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参照2017-2019年的做法,开展新一轮粤东西北服务能力“强基计划”,补齐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设备、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短板,提升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基础。扩充基层卫生院重症救治硬件资源,做好重症床位储备,确保农村地区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在专项资金安排上对粤东西北中医医疗机构、基层卫生院进行重点倾斜。

  二是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制定“一对一”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基层医疗机构方案和措施,即省级和珠三角地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二级以上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卫生院,提升粤东西北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出台和实施招用人才政策留住人才,让医务人员安心工作。配齐基层医疗机构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岗位队伍,补齐救护车、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组织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参加重症医学培训,着力提升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做好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实现中西医“两架马车”并驾齐驱。

  三是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省级和珠三角地区三级医院优秀骨干到粤东西北医疗机构挂职、任职服务机制,鼓励更多的优秀骨干到粤东西北进行挂职、任职锻炼。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在职人员学历提升方案,鼓励在职人员向上一级深造。加快和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满足基层卫生院人才需求。完善医疗卫生人员准入使用、待遇保障、住房安家、子女入学等机制,在编制、职称晋升和业务学习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逐渐补齐人才缺口。加强医疗机构自身管理,提高医院运行质量。

  四是健全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有效化解病人住院难问题;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诊疗模式。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