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加强我省残疾预防工作、减少残疾发生、建设健康广东的建议

时间:2023-04-11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关于加强我省残疾预防工作、

减少残疾发生、建设健康广东的建议

吴娟


  残疾风险伴随每个人,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我省有540多万残疾人,是残疾人口大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省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残疾人康复等工作不断加强,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药物中毒等造成的残疾大幅减少,残疾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我省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尚不健全,残疾预防公共服务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公众参与能力仍待提高。目前,我省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进展期,遗传性、先天性残疾尚未有效控制,慢性病、精神障碍、意外伤害等导致残疾的风险在显著增加。实践和研究表明,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延缓残疾的发展,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十分紧迫、必要。

  一、目前我省残疾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预防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专业性强,任务重。国家继“十三五”之后持续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残疾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34个部门,五大领域20项行动,25个指标,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难度大、任务重。各部门聚焦重点难点、狠抓工作落实的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残疾预防法规政策尚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省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办法尚未出台,母婴保健、疾病防控、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残疾康复等重点领域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及制度尚不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失能老人健康管理、康复医师培养等残疾预防重点领域经费投入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残疾预防工作的开展。

  (三)全社会残疾预防能力薄弱,残疾预防意识亟待增强。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大龄孕产妇急骤增加,新生儿残疾风险也随之增加,遗传和发育因素致残仍难以有效控制。受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疾病、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致残风险进一步加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各类伤害导致残疾的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全社会残疾预防知识普及不足,残疾预防意识淡薄,残疾预防能力欠缺,特别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残疾预防工作亟待加强。

  二、建议

  (一)加快出台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办法。进一步强化政府和职能部门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监督检查。

  (二)加强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增加必检项目。加强产前筛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对高危产妇产前筛查和出生缺陷筛查给予补助,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和重点健康问题干预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完善服务网络,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和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开展筛查、诊断、治疗和贫困救助全程服务。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提供优孕、优生、优哺、优养、优育等一体化优质妇幼保健服务。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预防意识。针对残疾预防重点人群、关键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和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既抓好重点节点的宣传,又将知识普及纳入相关宣教活动之中,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不断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群众参与的坚实基础。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