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广东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吴以环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制造发展,积极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新浪潮,把合成生物产业作为生物制造的重要引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不完全统计,除港澳台地区外,我国31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已有28个在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广东省作为国内合成生物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主要集中地之一,已初步构建合成生物领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促进境内外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流通,成为中国合成生物代表力量及全球合成生物创新网络发展的核心节点。
一、存在问题
一是政策体系亟需完善。广东虽于去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要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学等新领域新赛道,但至今尚未出台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安全监管、产品审批等关键环节的法规细则亟需完善。
二是行业龙头引育亟需提质增效。我省合成生物企业多数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招引或培育出可比肩凯赛生物、华熙生物等行业龙头及标杆的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暂未形成。另外,我省水电气价相比内蒙古、新疆等地明显过高,合成生物企业因发酵工业用水量和耗能较大,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三是中试生产空间亟需统筹规划。合成生物产业对于空间的专业需求较高,对层高、承重、供水、供电、“三废”处理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目前,广州、深圳等地产业空间不具优势,部分企业的生产基地设在外地,且有企业拟在常德、铁岭等地区自建生产“飞地”。
二、建议
(一)加强专项政策引领,推动落实落地。强化规划引导和支持。建议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在已有国家及省级政策框架内,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省级合成生物产业专项政策。政策应聚焦于解决产业瓶颈问题,如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提供税收优惠、简化审批流程等,以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投身合成生物领域。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代表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加快培育一批创新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建成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支持高校院所以及龙头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对科技创新成果、核心竞争优势、商业模式等进行商标品牌化建设,加快培育附加值高、影响力强的知名品牌。
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探索设立广东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争取委员会落户深圳,加快启动标准布局与体系建设工作。支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围绕产业发展共性需求,积极参与产品性能、生产工艺、核心技术等方面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
(二)完善产业链布局,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重点企业招引力度。学习借鉴苏州、上海等国内先进地区“一产业、一国企”的运营经验,通过机制改革、放权赋能、市场化运营等方式,探索组建懂政策、懂产业的合成生物产业招商专员队伍,开展精准招商。
加快协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建议省发改委在水电气指导价格制定方面,针对合成生物企业给予适当优惠,适当降低或减免废水“零排放”企业污水处理费,减少企业生产经营负担,释放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三)优化产业空间,拓宽发展路径。拓展专业化产业空间。聚焦合成生物产业不同阶段的空间需求,深化生命科学产业空间拓展方案研究,“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合成生物产业空间,提供更多满足高附加值企业进一步发展需求的产业空间。
支持企业飞地生产。因广州、深圳在生产方面不具优势,部分企业的生产设在外地。建议相关部门支持重点企业在深汕、珠海、中山等城市设立飞地,“借地”合作实现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