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启动“粤茶振兴”计划,打造千亿级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建议
杨文标
一、案由
近年来,福建、云南、湖南、浙江、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多个产茶省、区均在茶产业发展现有基础上,提出冲击“千亿级茶产业”目标。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粤考察重要指示,落实我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12221”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省茶产业资源和市场两大优势,推动广东茶产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茶业动力,特此提出开展“粤茶振兴”计划,围绕支持举办“广州全球茶业交易博览会”,打造中国茶业总部经济“新地标”、全球茶文化交流的“会客厅”;遴选一批境外大型专业茶展作为“粤贸全球”广东商品境外展览平台;做强做大茶叶龙头企业;设立12221茶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建立广东省茶叶评级体系;加强广东省茶行业人才体系建设等多措并举,打造千亿级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建议。
二、具体建议
(一)建议支持“广州全球茶业交易博览会”,与广东对口支援相结合,带动粤茶品牌做大做强,将广州打造成为中国茶业总部经济“新地标”、全球茶文化交流的“会客厅”
建议重点支持举办“广州全球茶业交易博览会”,与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同期同地举办,发挥“一展一会”强大合力,鼓励对口支援、帮扶、合作地区的茶企携带当地名茶参展,吸引国内外茶企、茶商到广州考察体验、洽谈交流、投资合作,带动头部品牌企业在广州设立总部,打造中国茶业总部经济的新地标。推动将“广州全球茶业交易博览会”纳入农业农村部展会计划、省市重点展会和省“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
(二)建议以“粤贸全球”广东商品境外展览平台为抓手,精选培育茶行业境外展,组织广东茶企“走出去”,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开辟粤茶发展新航道
建议有针对性地选定香港、美国、澳大利亚、阿联酋、马来西亚、韩国等境外茶业专业展会作为“粤贸全球”广东商品境外展览平台,在政策、补贴上给予重点支持,帮助广东茶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
(三)建议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力度,以龙头引领产业提质增效,为粤茶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带动力。广东茶企呈现“小、散、弱”的特点,茶企整体相对体量较小且偏于中低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茶企仅1家。建议制定龙头企业培育3年计划,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粤茶企业政策优惠,利用好茶博会平台,为茶企品牌参加展会推广、支持茶企产品参加赛事评选等提供便利及资金支持,加大粤茶品牌推介,抢占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3年内培育茶叶类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1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超5家,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控制力强的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联农带农,增强粤茶产业发展后劲。
(四)建议设立“12221”粤茶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广东茶企“走出去”“引进来”,参加、举办茶事活动,打响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加速“百千万工程”建设
建议成立粤茶“12221”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专班,设立茶产业专项发展资金,统筹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优先支持茶产业发展。依托“靠山吃山,靠茶致富”的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以茶博会平台和产区文化节为抓手,加强销区、产区联动发展,通过各类文化活动,适时邀请各级采购商走进产区看基地,组织龙头企业、品牌基地、生态茶园等到销区推介,推动县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建议依托广东省茶叶流通交易优势,引导扶持成立专业第三方评级机构,建立广东省茶叶评级体系,塑造“广东标准”
建议引导扶持成立专业、规范、权威、具有极高行业影响力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围绕商品茶流通市场,通过品质评比,推动我省茶叶评级体系建设。通过评级标准规范企业产品生产,引导消费者对我省茶叶建立正确高品质认知,持续增强凤凰单丛茶、英德红茶、客家炒绿、梅州嘉应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广东茶真正走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
(六)建议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广东省茶行业人才体系建设,为茶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我省茶产业发展快速,新式茶饮企业崛起,茶行业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茶专业人才缺口明显。建议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动茶叶企业,开放办学,通过“企业内训+校企合作”的模式,依托校企联动的强大效能,共同培养出更多具备茶产业思维、视野开阔、就业信心强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产业深度、商业高度、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的茶业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