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支持人大代表更好履职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支撑机制的建议
方家忠
人大代表作为民意代表,其履职的质量和效率对促进地方立法、政府运行乃至法治建设、社会进步都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作为一种公共的知识资源和智力支持,能够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多方面的协助。为支持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建议相关方共同努力,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支撑机制。
一、事由
(一)必要性。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职权。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政策背景、分析相关数据并借鉴国际经验等信息,不断提升自身履职的专业性,以保证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等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代表职权履行好坏,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要求代表“不断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能力”;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在整个社会运行包括在人大代表履职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自身情况及对代表履职的支撑条件各不相同,且以兼职为主、本兼各职以及参与社会事务等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在履职过程中,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普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一是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二是时间成本高,信息筛选困难,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高质量、与议题相关的资料是一大挑战;三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往往跨多个专业领域,且更新迭代速度迅猛。对于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代表而言,掌握这些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难点颇具挑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学习和理解;四是借鉴港澳和国际经验存在较大难度。港澳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信息渠道和语言障碍使代表难以直接获取和利用外部资料,这影响了代表履职的国际化视野;五是信息沟通渠道与反馈机制尚不够完善;六是信息化工具往往利用不足。各级人大建立了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但平台功能多侧重在信息发布和法律法规、统计数据查阅等基本层面。
基于上述挑战,为支持代表更好履职以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完善相关支持机制,尤其是充分利用已有各种公共服务机制的支持。图书馆作为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枢纽,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专业的服务队伍,能够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持。
(二)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支持代表履职的可行性。其可行性来自多个方面,而且调查发现,国内外图书馆都有开展以人大代表为对象的信息服务、成为代表履职智力支撑的实践经验。
1.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条件。(1)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拥有海量的纸质、电子与数字文献信息,涵盖了各个学科和专题领域,包括中外图书、报刊、政府报告、标准规范、统计年鉴、专利文献等,能为人大代表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帮助代表深入了解问题背景,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满足代表在不同履职场景下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2)专业的服务队伍。图书馆集中了一批了解文献信息资源、掌握检索信息手段和方法、具备专业的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信息服务人员,是提供有效决策信息支持的保障。他们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特别是在复杂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图书馆的专业团队能够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代表快速找到所需信息。(3)先进的技术支撑。图书馆普遍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文献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在线借阅与传递,一些大型图书馆还建立了智能化服务平台,能够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分析,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代表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渠道,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4)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仅是提供书籍和信息资源的地方,也是一个促进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社区建设和公共交流的综合平台。图书馆可以成为社会公众与人大代表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助于代表了解社情民意。(5)共建共享的体系保障。全国公共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在针对人大的立法决策服务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共建共享体系,各地图书馆在自身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得到各级各地图书馆的有力支持。
2.现有的实践模式可以参考借鉴。(1)国外图书馆服务议会立法的经验。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在议会运行过程中,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性支持机构,它不仅是立法资料的归档、存放之所,也是为议员、司法人员等提供研究支持的重要部门。英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都设有专门的图书馆,其中以美国国会图书馆最具代表性。该馆是美国国会的重要研究支持机构,目前包括五大研究部门,分别是美国法律、国内社会政策、外交防务与贸易、政府与财政以及资源科学与工业;每年都会向国会提交年度研究报告,为议员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支持,供国会委员会与议员进行立法与决策参考。(2)国内图书馆针对代表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各地图书馆已多有开展以人大代表为对象的服务,目前比较集中且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包括:一是以图书馆为平台,举办与人大代表相关的展览、讲座、主题活动;二是为代表提供图书借阅、推荐和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等信息服务;三是为代表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针对代表提出的专题进行深度资料汇编、调查研究。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除了每月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提供《人大工作参考》外,还在两会期间设置了线上代表咨询渠道,为代表定制专属信息服务;四是开放数字资源服务,设置专门的决策咨询资源专栏。如福建省图书馆的官网设有决策咨询专栏,包含经济视点、民生观察、海外视窗、自编资料等各方面信息资源;五是提供两会期间的现场服务和远程服务。目前全国32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含港澳台)中,27家已开展“两会”信息服务。许多图书馆在两会驻地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点,为代表提供全天候的信息定制服务。以湖南省图书馆为例,2024年两会期间,该馆编制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7个专题资料供代表查阅,同时,还在服务现场为代表委员提供信息咨询、文献传递、借书证办理等服务。目前广东省内也已有四会、东莞、清远、新兴、顺德等地图书馆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两会服务,其中四会图书馆的服务还于去年12月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黄楚平主任的高度评价;六是参与立法调查,协助制定符合民意的新法规。一些图书馆设置了立法联络站,利用自身的平台条件,成为收集民意、传递信息的关键渠道,在征求社会意见、法规宣传推广以及法律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广州图书馆内设置了基层立法联络站,支持市人大立法工作,同时为人大代表提供相关服务。
二、建议
为支持和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建议省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研究并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这一社会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一个常态化、制度化的信息服务支撑机制。
(一)政策引导与支持图书馆为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省人大可以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政策支持甚至立法保障,确保各级图书馆在为各级人大代表提供信息服务时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操作规范。例如,通过制定政策促进图书馆建立健全信息服务制度,明确为人大代表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内容、方式和标准。建议考虑将该政策目标覆盖所有人大代表和所有公共图书馆,以利用整个图书馆体系的资源为各级人大代表服务,整体上为我省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一个基础性的服务保障。
(二)强化与图书馆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的支撑机制。推动建立人大代表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关联与支撑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人大内设研究机构可以定期为图书馆员提供专业培训,促进其提升针对人大代表的信息服务能力;图书馆开发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产品、建立服务品牌,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交流活动,提高代表利用图书馆服务的能力。人大和图书馆还可以签署信息资源共享协议,特别是共享法律法规、政策研究报告等方面的专业资料,共用现有的数字平台。
(三)建立一站式服务技术平台。图书馆建立专门的服务平台;同时在人大现有平台上,嵌入图书馆服务模块,使图书馆信息服务贯穿代表履职的全过程。通过整合资源、服务来优化信息获取途径,使代表能够快速访问包括图书馆资源在内的最新信息,同时减少查找信息的时间成本。如湖南图书馆开发的“省图代查”平台,目前已嵌入“智慧人大”平台,在内容上包含了多样化的数字资源,在功能上能提供舆情监测分析、乡村振兴等特色信息服务,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精准化的智库服务,服务范围除人大外,还覆盖政协、党政用户以及党政部门人员日常履职各环节。
(四)构建人大代表专题数据库,推广数字图书馆服务。鼓励图书馆开发人大代表专题数据库,收集整理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如湖南图书馆的立法决策服务平台与数字阅读平台一直以来受到代表委员们关注,平台上不仅能使用维普、知网等数据库,还能使用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休闲功能。江西图书馆根据“两会”议题自建了地方性与服务性兼备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数据库,方便代表委员关注民生热点。
(五)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代表对图书馆服务的认识。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宣传引导,提高人大代表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认识,让代表意识到图书馆服务对其履职能够提供支持,共同推进应用。图书馆可以制作宣传手册、视频短片等材料,通过人大分发给每一位代表。人大可以组织代表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也可把图书馆作为活动平台,联合开展针对代表履职的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分享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邀请公众和代表近距离接触,帮助代表了解当前的民生热点和社会问题,为议案、建议的提出和审议提供科学依据。
(六)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增加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购置更多电子资源和专业数据库、更新信息技术手段。并可考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级图书馆广泛建立面向当地人大和人大代表的信息服务支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