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加强湛江沿岸领域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建议

时间:2025-07-09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马燕妮

  一、案由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全球数量仅约6000头。因其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米的海域,所以成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生活在海岸带近岸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易受到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东南亚和中国沿岸发现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大多只有百余头或数十头,只有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种群约2500头。但是中国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正遭受严重威胁,已知的中华白海豚的5个小种群中,珠江口种群的数量最多,但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近7年记录的死亡个体超过100头。

  相关研究机构从2005年起,对湛江沿岸领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大量数据表明湛江东部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种群大小1000多头。湛江中华白海豚种群是世界上现存的2个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之一。近20年间,生活在雷州湾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不仅数量为世界第二大,且种群稳定壮大,“青壮年”成主体。目前雷州湾和湛江湾外部的水质良好,在考察中经常观察到青壮年和新生的海豚,表明中华白海豚湛江种群是一个健康的种群。湛江虽没有珠江那么大的河流水系,但是雷州湾和湛江湾形成两个半封闭的内湾,汇集了附近诸多小型河流,形成优质的庇护场所,为白海豚提供了面积可观的栖息地。湛江海域的岸线结构复杂,也使得白海豚在这里形成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研究机构已对厦门、珠江口、广西、汕头和湛江的中华白海豚的动力学背景做了深入调查和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种群在近期都经历不同程度的衰退,湛江白海豚是所有已调查地区中现状最佳的种群,并且在雷州湾南部生活的社群,我们称之为林氏社群,是目前唯一能够稳定延续的健康白海豚群体。

  二、建议

  鉴于,中华白海豚湛江种群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显著低于其他4个海域。湛江海域有潜力成为中国海域中的中华白海豚避难所,对湛江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的保护应赋予高度的优先。湛江沿岸海域应成为世界和中国的中华白海豚最重要的避难所,建议从如下方面加大对湛江沿岸领域中华白海豚保护。

  (一)建立湛江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市人民政府已于2007年建立了雷州湾南部中华白海豚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仅20平方公里,无法覆盖整个湛江沿岸海域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而且这是一个不具备独立办公室和全职员工的保护区,徒有虚名,从未发挥实际性作用。目前我国已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汕头南澳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厦门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厦门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种群的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上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白海豚都得到了国家级的保护。中国大陆沿岸的5个中华白海豚种群中,唯有湛江沿岸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种群还没有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通过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区域,对中华白海豚生存的领域加强管理,继续保持此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生存力,对湛江、乃至全国、全球中华白海豚种群的保护具有较重大、较深远的意义。

  (二)多方联动,形成共同保护合力。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并联合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暨人大代表联络站,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中华白海豚的良好氛围。2024年8月29日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暨人大代表联络站揭牌成立,填补了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空白,该组织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向公众普及中华白海豚的知识和保护意义,从而激发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热情,让更多人了解到保护中华白海豚不仅仅是保护一个物种,更是保护整个海洋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蓝色财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重视,联合湛江市中华白海豚保护协会暨人大代表联络站等机构,加强统筹安排,利用全媒体将相关的“素材”化零为整,形成一个宣传雷州湾中华白海豚、展示湛江生态文明的平台,拓宽海内外宣传渠道,由此,亦能提升绿色湛江的知名度、美誉度。此外,可以探索“政府+人大联络站+协会”的中华白海豚保护新模式——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集中视察、组织代表撰写议案建议等方式,在创新保护中华白海豚过程中,更好各司其职,发挥好政府、人大代表、民间组织的作用。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