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粤东西北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建议
詹世健
一、相关情况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有力支撑。
中小河流一般指集水面积在50km2~3000km2河流,广东省中小河流共有1200多条,河道总长达到3.66万多公里。这些河流大多位于粤东西北山区,经济条件较差,长期疏于管护、缺乏治理,近年来,频受极端天气影响,这些河流频发灾害,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小河流特别是粤东西北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是水利工作的短板所在。近年中央和省里虽开展过一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但范围不广,多局限在一些重点河段,加上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大多数位于粤东西北山区的一些河流很少被列入治理任务,因而此,要全面扩大全省的中小河流治理范围,尽快在短期内达到基本解决灾害问题的效果,治理任务很重,这就使得一些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的问题突显出来。
二、建议
如果对中小河流治理力度不够,长此以往,粤东西北大部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将会日益严重,为此建议:
(一)坚持人民至上。加大对全省中小河流治理的资金投入,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中小河流治理的首要目标,提升河流行洪和防洪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洪涝灾害防治问题。
(二)坚持系统治理。注重流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与流域防洪规划的关系,促进各地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共同解决跨区域的河流治理问题。实行逐流域规划,逐流域治理,逐流域验收、逐流域建档立卡,实现治理一条,见效一条。强化各中小河流整条河流治理,高质量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
(三)坚持规划引领。省层面对各地区申报的中小河流治理进行统筹,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考察评估评比,再确定的中小河流治理名录以及治理方案,汇总形成多层面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编制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中短期实施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安排中小河流治理及项目实施。
(四)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客观规律,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地形及城镇和乡村的河流特点,科学论证治理方案,尽量维持河道行蓄洪水、涵养水源、维护生态系统等自然功能,避免河道过度渠化或景观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水岸同治的多行业多目标综合治理,切实提高治理成效。根据不同分区河流类型、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标,严禁围河造地和缩窄河道,避免过度治理,水文化、水景观等综合治理措施,不得影响河道行洪和防洪安全。
(五)坚持数字赋能。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建立全省中小河流治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逐流域、逐河流、逐项目建档立卡,实现中小河流治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升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针对中小河流现状并结合地区实际,配套必要的监测设施设备,逐步实现中小河流水雨情、工情感知及视频监测覆盖,提升对物理流域状态监测和智能感知能力,不断充实数字孪生水网数据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