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我省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的建议
杨丹
一、背景情况
党中央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11月,中央空管委提出将在深圳等六个城市试点,将600米以下空域授权给地方政府,预计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将迈入快速增长期,低空基础设施也进入快速发展和加速布局阶段。
目前,深圳布局建设了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SILAS),是首个将市域级低空空域数字化、融合城市级CIM底座与全域智算算力的低空管理和服务操作系统,汇集深圳全市空域全因素数据,能够支撑实现市域级低空空域、异构低空飞行器、复杂业务形态、规模化低空飞行的安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广州正建设市级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中山等省内城市也在基于各自城市的特征开展相应的低空飞行管控平台的需求调研及研究。
二、存在问题
低空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涵盖智能融合基础设施、起降设施、低空无线通信网络等内容。
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方面,目前,跨市低空载人、载货飞行将成为未来潜力场景,但如省内各地市低空智能融合基建不加以统筹,各自为政布局建设,不仅造成重复建设,也不利于后续多系统之间参数、标准对接。
低空起降设施方面,低空飞行器具有飞行半径大、速度快等特点,未来跨城市跨地区运输将成为常态,深圳的丰翼科技等头部物流企业对进一步开放跨市域航线需求较大。而放开跨市域航线,就涉及起降设施的跨区域布局问题,实现从特定区域监管转向跨区域多领域协同监管,同样需要在低空起降点标准化布局、航路航线的跨市协调等维度,予以支撑。
低空无线通信网络方面,低空飞行器的无人驾驶离不开太空卫星通信和地面5G移动通信的支撑。深圳已初步实现卫星研制、关键零部件制造、卫星通导遥运营与应用、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等全产业链覆盖。同时,深圳基于自身的通信产业优势,初步建设起5G-A等基础设施,支撑低空无线通信。随着未来省内跨市低空飞行需求增长,仍需各地尽快明确低空无线通讯网络信号传输等相关标准。
三、意见建议
一是建议省发改委牵头,在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维度,尽快明确省级标准与规范,对接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中南地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系统,实现融合飞行管理、飞行活动数字化申报审批等一站式服务,为全国低空经济管理系统建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型范本。
二是建议省发改委加大跨区域航线和起降设施统筹管理,鼓励各地区开放跨地区行业,协同开展起降设施建设。
三是建议省发改委牵头制定全省低空无线通信网络相关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