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 >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

关于大力推动农企合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建议

时间:2025-07-09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芮香波

  在新时代,实现农村的繁荣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使命。“百千万工程”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农村的未来描绘了宏伟蓝图。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索农企合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路径显得尤为关键。农企合作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农村实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有力途径。

  一、农企合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的意义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大力推动农企合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对于助力“百千万工程”具有关键意义。农企合作这种模式,可以将农业资源与企业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渠道等优势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有力推动农业产业朝着规模化、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能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的经济实力。通过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农村经济实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农企合作的方式

  (一)订单农业。企业与农户订立农产品收购合同,双方就农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价格等关键要素达成明确约定。依照这份合同,企业按照事先确定的条件对农产品予以收购。如此一来,为农户搭建起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使农户无需担忧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这种模式给农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种植或养殖,从而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共赢,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都杨镇人民政府联合区供销社组织云浮市都杨新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当地种植大户、部分经济合作联社共同签署30万斤都杨黑皮大冬瓜(杨柳冬瓜)订单采购协议。截至7月25日,已完成订单收购逾6.45万斤。这种“政企村户”合作的模式,旨在帮助冬瓜种植农户增收致富,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二)股份合作。农户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作为资本入股企业,从而得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之中,并能依据入股比例获取相应的分红。这种方式实现了利益共享,即企业盈利时农户能从中获益,增加收入;同时也做到了风险共担,当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或市场波动等风险时,农户也要共同承担损失。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使其与企业紧密相连,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为实现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而努力。贺宁林业通过与广宁县扶楼村委签署“共建5000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框架协议,并签订第一批林业股份合作经营合同。该项目依托直接流转收储模式的基础,探索出了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这种合作方式的成功,不仅为贺江电力全面推动各储备林项目公司与各县镇深化合作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参考,也为其发展“储备林+”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村集体及村民就业创业、助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三)产业带动。企业将投资的目光投向农村,在那里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加工厂等设施。这一举措意义重大,能够有力带动周边农户涉足相关产业。企业为农户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同时,企业还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农户的生产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阳江江城区充分利用产业优势,积极推进香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了江城香蕉产业的发展。其中,双捷镇长坑村的产业园辐射带动农户数180多户,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超过1500元。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借助政策引导和法律规范的双重力量,来切实保障农户在合作中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取应得的合理收益。如明确规定最低收购价格,使农户在市场价格波动时能有一个稳定的保底收入。无论是农产品销售后的利润,还是通过深加工等环节产生的增值利润,都应依据合理的比例在企业和农户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促进农企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建设。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及时、高效地发布各类对农企发展至关重要的信息。市场信息的及时传递,能让农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前做好生产规划和销售策略的调整。生产技术的分享,有助于企业和农户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政策法规的发布,则能让农企明晰发展的方向和规则,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农企双方可以在更加公平、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合作。农户能更好地依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企业也能更精准地组织收购和加工,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和市场经营所面临的风险,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携手合作,共同建立一系列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农业保险机制的构建不可或缺。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发适应农业特点的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金融机构则可以在资金融通、保险服务创新等方面发挥优势,为农业保险的推广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增强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提供坚实保障,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