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闻联播 | 广东:同题共答 同向发力 推动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近日,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召开,专家学者、企业家、人大代表、研究机构代表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形成共同参与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广东是人工智能产业大省。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457.4亿元,增长19.6%。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992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5年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加快创新突围。今年4月以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广州、深圳、珠海等地调研30余家企业,征求了21个地级以上市、30多个单位、23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50余名专家学者意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广东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 王波:各方面反映最为集中、最为迫切的问题主要有: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有待加强、场景应用充分赋能有待挖掘、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有待协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人才和资金支持有待持续加力。
针对这些制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问题,与会代表们从产学研协作、人才培养、科研政策扶持等方面积极建言,省政府相关部门也分别进行回应。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唐洪武: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政府引导基金中加大投入,设立专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成联合体,聚焦垂域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加速技术成果向工程化、产业化转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能源、水利、医疗等领域的场景应用。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邵允振:目前,全省共有人工智能专业点54个,机器人工程专业点26个,在读的本硕博超过2.5万人,针对各位提出来的建议,我们会认真研究、吸收采纳,加快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速推动成果转移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 苗伟:建议省里牵头组织“精密零部件攻关联盟”,广东汽车厂、电子厂比较多,非常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机器人训练场,机器人能在模拟真实的车间环境里学习、测试和改进,才能大大加快高端机器人的研发、上市和商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曲晓杰:我省拥有大量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采用“核心枢纽+特色节点”协同架构,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以AI驱动具身智能场景孵化与落地,以场景驱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我省省内的若干细分领域的训练场体系建设。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省市协同推进的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并监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
广东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 王波:推动制定一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构建包含N项专项法规的矩阵,鼓励各地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与实际需求开展立法探索,指导和支持地市结合区域产业开展X项特色立法,监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