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人大动态

广东新闻联播 |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施行 守护历史印记 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5-05-08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5月1日起实行。这部承载着厚重文化使命的地方性法规,为广东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筑牢保护屏障,开启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的碧江村是一座始建于汉代的历史文化名村,这里自古文风昌盛,大量祠堂、宅第、书塾和园林等古建筑保存完好。近年来,当地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优势,以古村落活化为契机,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保育相融并存。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居民

  修旧如旧的感觉,把它原先的面貌呈现出来。现在走到这个地方确实是很舒服很优美,在这里都不想走了。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党委书记 方志濠

  结合我们碧江历史文化底蕴来说,以文化振兴作为一个切入点,政府主导引导,(加上)高校团队一直以来的支持,(以及)我们社区社会上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进入祠堂进行一个活化保护。

  广东历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截至2024年12月,广东省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5个,名村25个,街区1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5个,历史文化名镇19个、名村57个,街区113片,历史建筑4542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条例》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制度体系,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框架。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规处处长 吴章敏

  为解决我省部分历史建筑因所有权不明确等原因无法进行维护修缮的现实问题,《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下落不明,无法与所有权人取得联系或者所有权不明确,保护责任人可以按照规定代为办理维护和修缮的审批手续。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条例》还积极探索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路径,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家库和历史建筑修缮设计、施工企业名录,为保护利用提供专业技术指导,让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处二级调研员 吕永强

  我们首先明确了省里要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一个规划,让老百姓知道我是(在)一个名村名镇(里面),有这种自豪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 孙永生

  使用是最好的保护方式,让现代人在历史空间中生活,能够享受现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些福祉,又能在我们的传统街巷名镇名村里面,从事与我们的历史街巷或传统村落相关的一些经营活动,让这个社区进行一个活态的传承。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