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人大动态

《中国人大》杂志 | 高举伟大旗帜 坚持改革创新
奋力推动新时代广东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8-23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5期
分享到:

    8月5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5期“主任笔谈”专栏中,刊发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黄楚平的署名文章高举伟大旗帜 坚持改革创新奋力推动新时代广东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635ebf7150b48757d55465ee8442922f_1edc19794387263b0319055e5e4e25d0_8_01_副本.pngdaf429e31e7d8e183faf78912fc7797f_1113631ef100d305cbc0fa84e73866af_8_00.png

全文如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向世界释放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广东,向全党全国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寄望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改革创新举措推进履职工作,努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制度保证和法治保障。

  深刻把握理论武装这一根本任务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统揽人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丰富、最为生动、最富创意的组成部分。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深刻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从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深刻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中担负重要使命职责,自觉汲取改革智慧、掌握看家本领,以实际行动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刻把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本质要求

  更好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智慧和力量

  全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七个聚焦”的第二个,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战略布局更加明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地方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广东地处“两个前沿”,是地理交汇处、文化交融处和意识形态领域交锋处,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向世界彰显“中国之治”的优越性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意义。广东省委作出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的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系统集成、综合发力,扎实抓好“六个一举措”(出台一个行动方案、发挥好人大代表这一主力军作用、迭代升级一批静态基层单元、健全一套动态落实闭环机制、形成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打响一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信息宣传品牌),全力推动广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走在全国前列。

  (一)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实施的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全会专门就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落实财政预算监督领域改革事项等作出部署。本届以来,围绕民生领域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询问、专题调研等21个监督项目,率先开展专项提前介入省级财政预算编制监督,率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指标体系,率先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等。接下来,将全口径全过程加强财政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健全人大监督评价、跟踪督办、督促整改等工作机制,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更好推动改革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二)发挥好代表主力军作用。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代表履职状况直接决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量和成色。广东有13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连续7年组织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行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今年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要求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主题活动,全省约10万多名代表带头植树100多万株,总面积约1.6万亩,建成“人大代表林”2000多个,筹集资金1亿多元,其中人大代表捐款近75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连续4年征集代表建议办理优秀案例,征集首批代表履职优秀案例。接下来,要进一步丰富民情联络员、代表随手拍等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代表更好依法履职。

  (三)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坚持动静结合、统筹推进,一手抓吸纳汇集,一手抓转化落实,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感可及。建好用好静态基层单元。基层立法联系点、预算工作基层联系点、代表联络站是人大履职、听取意见的“最小单元”。广东代表联络站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起步,经历了从萌芽探索到规范推进、从线下到线上、从“重建设”到“重使用”的跨越发展。目前全省共有1.2万余个代表联络站,年均收集意见建议约20余万件、推动解决问题约15万余件。广州、深圳等地联络站全部编号赋码,做到“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广东人大设立7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34个预算工作基层联系点,广州南沙与深圳福田、珠海香洲人大常委会以“一点两办”合作共建模式,搭建起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家立法的“直通车”,广州天河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字号”预算工作基层联系点,率先开展参与式预算审查监督。接下来,将积极推进基层单元共建共用、融合发展,构建“代表常在、群众常来、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完善好动态落实机制。建立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形成办实事、解民忧的闭环。全省496个乡镇、204个街道开展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深圳、江门、惠州等地县镇(街)实现全覆盖,70%以上设立了财政专项资金,推动解决了一批如道路硬底化、增设路灯巷灯等群众关心的小事急事。接下来,采取“群众点题、代表提议、政府立办、人大监督”等机制,及时推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198592.jpg

  7月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黄楚平以人大代表身份,到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接待群众,与基层人大代表深入交流。摄影/李小萌

  (四)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全面加强镇街人大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连续7年争取省财政对粤东西北近1000个乡镇人大每个每年30万元、共超21亿元的经费支持,基层人大工作面貌焕然一新。122个县级人大规范开展财政预算、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监督工作,1122个乡镇人大全部实施年中人大会议和主席团季会制,483个街道人大工委中48.2%建立代表议事会制度。连续7年开展全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征集,推出82个基层人大履职典型案例。接下来,将贯彻全会关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的决策部署,通过印发加强镇街人大工作的意见、举办培训班等,全面加强工作指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广东基层焕发蓬勃生机。

  (五)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广东是开放大省、外事大省,外国在广州开设有领事馆68家,对外交往交流频繁。广东人大坚持以特色对外交往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开创地方人大对外交流“1+N”模式。有针对性安排访粤代表团、外国驻华机构参观人大历程展,参访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创新打造“老外看人大”特色外宣品牌,推出11期《外国议员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外眼看人大:中国式民主之我见》等系列视频,邀请来访外宾、在粤生活的普通外国民众畅谈所见所闻,在海外播放量超63.5万,互动量超6.8万。接下来,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人大工作的国际传播力。

  深刻把握法治这一重要保障

  大力推动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对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作出部署。法治护航是广东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从改革开放初期立法为改革破冰突围,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广东人大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创新立法,制定了一大批创制性、试验性法规,占现行有效法规253件的比例超三分之一,为广东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深刻体会到,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更好发挥立法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通过立法规范改革过程、巩固改革成果、破解改革难题、降低改革风险,为改革参与主体提供稳定的社会预期和规则指引。

  (一)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法治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全会《决定》两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对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作出明确部署。近年来,广东人大坚守“一国之本”、用好“两制之利”,把框架性立法同“小切口”立法有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大湾区立法创新成果。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明确重大合作平台管理体制,强化放权赋能。制定促进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以民生“小切口”推动湾区融合“大发展”。制定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在立法上首次明确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发展。目前,正在编制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2024—2027年),拟每年制定2部涉及轨道交通、产业合作、商事调解等领域法规,为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注入法治力量。

  (二)助推改革攻坚任务落实。在全国率先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版权条例、地理标志条例等,在科技创新条例中,率先构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自主管理与容错免责机制等。接下来,要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对深化改革急需的法规,及时研究制定;对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法规,及时修订或废止;对全会《决定》明确的立法修法任务和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等需要立法跟进的改革举措,加大研究论证力度,立足地方立法权限做好相关工作。

  (三)创新立法工作机制。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推进科学立法,必然要求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近年来,广东人大修改加强立法协调工作制度,强化工作专班“攻关立法”,省市协同开展粤菜立法,创新高层次立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接下来,要突出广东特色和针对性、实效性,深化“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和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备案审查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深刻把握以钉钉子精神

  抓落实这一科学方法全面提升人大机关效能

  全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坚持、多次阐述、反复强调的改革方法论。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发表的《抓落实如敲钉子》一文就指出,“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彰显了总书记一以贯之、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崇高风范。本届以来,广东人大把提升机关效能作为建设“四个机关”的总抓手,实施“2023年效能起步、2024年优化提升、2025年巩固拓展”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以创新驱动效能提升的工作格局。接下来,要将发扬钉钉子精神贯穿到提升机关效能的各方面全过程,以实干实绩推动广东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中心使准劲。人大作为“四个机关”,首先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好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全省人民所思所盼所愿,积极履职尽责,不断提升人大干部参与改革、服务改革、推动改革的能力水平,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二)真抓实抓使韧劲。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很强,不深入就会凌空蹈虚、不具体就会大而化之,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是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要把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大干快干的精气神,认真落实“一要点三计划”,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加强统筹调度、聚力攻坚突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接着一个钉,大兴调查研究,做深做实论证、评估、评议等工作,全面提升人大工作整体质效。

  (三)善抓会抓使巧劲。紧扣创造性做好人大工作的目标要求,找准人大各个领域的“全国第一”,通过开展创新项目评选展示等,传导压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打造更多具有广东特色的人大工作品牌。目前,已建成数字人大“144N”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立法域实现立法工作全流程数智管理,监督域集成全省10多个财经主管部门及各市县海量数据,代表域实现代表信息、履职档案、议案建议等一网通,民主域打造面向公众的“粤当家”小程序,工作域实现一码通行、一账管理、一屏统揽。接下来,要深化人大履职域场景应用,增强“粤人大”、“粤当家”使用效能,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广东数字人大“全域覆盖、整体智治”。

  改革风劲乘势起,奋楫扬帆立潮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广东人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人大工作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人大贡献。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