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唐洪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形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高端产业,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和政府引导基金中加大投入、设立专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成联合体,聚焦垂域(垂直领域)大模型、具身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加速技术成果向工程化、产业化转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能源、水利、医疗等领域的场景应用,赋能广东千行百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 旭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

  类脑智能的科技创新不仅是在脑科学或类脑智能本身,实际上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逐渐弄清楚了类脑智能的产业生态,走出一条全新的类脑智能技术及高端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广东通过前瞻性的发展类脑智能研究与开发,具有先发优势。

苗 伟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

  如何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我们认为关键是在发挥“合力”,自主开发生态不是一两家软硬件厂商可以完成或实现的,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建议建立“粤港澳工业大数据共享平台”,把大家聚集起来,盘活数据这个新“金矿”,盘活海量数据的宝库。

吴丰礼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重点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和典型应用场景推广。场景是真正能够落地、能够商业化、能够形成闭环的一个最重要抓手。如何把技术工程化、工程产品化,而产品最终还是要通过应用、通过场景来落地。因此,如果能够在场景推广方面做一些相对的工作,我觉得会加快工业应用的落地。

孙志强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广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与数量均居全国首位,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竞争优势。广东机器人产业需以场景开放降低创新风险,以人才流通激活民企动力,在场景端让技术从“实验室精度”走向“车间可靠性”,从而构建未来产业制高点。

李学军

广州数据集团副总经理,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主任

  建议探索“公共数据+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建设跨境可信数据空间试点,在金融、医疗领域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试点,让数据更好支撑AI模型训练与场景落地。

田雪松

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期望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央企、本地国企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友好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有力推动人工智能+的示范场景在政务治理、公共服务等易落地、易复制的领域进行赋能与升级。

张 钜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

  未来人形机器人将与工业机器人共同协作生产。建议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对人形机器人最终应用场景落地进行精准扶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广东省未来的支柱产业。

徐 晨

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AI技术人才紧缺当前已成为共识。建议以AI需求诊断和场景挖掘为目标,加大力度投入高水平“AI产品经理”培育,联动高校、企业、院所,有计划、有步骡实施人才培养培训。

展开查看更多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广东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人工智能+”广东方案,推出12条“干货”政策措施,着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 查看详情
  • 省发展改革委

    印发实施《广东省加快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行动方案》,2023年以来,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重点产业,组织了10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路演活动。

    > 查看详情
  • 省教育厅

    近年来,省教育厅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作为我省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鼓励高校积极增设,仅2024—2025学年,全省就增加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点8个。

    > 查看详情
  • 省科技厅

    省科技厅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专项。持续加强研发创新重大平台建设,加强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的作用。

    > 查看详情
  • 省财政厅

    在专项资金安排上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予以倾斜,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试点、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等。

    > 查看详情
  •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招聘,纳为“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和“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的重要内容。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