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配套政策跟不上 人大代表呼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机制
广东人大网讯(记者林洪演 通讯员任宣)“患者愿意去,基层接得住,大医院舍得放,配套政策要跟上,这四个问题是实施分级诊疗的关键。”27日,省人大代表、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联总监何玉兰在代表集体采访会上针对医改中的分级诊疗问题呼吁,要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结合区域实际,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性文件,建立政府主导、主管医院与部门协调的分级诊疗机制。
省人大代表、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联总监何玉兰针对分级诊疗问题呼吁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 黎进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以医院集团为主的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切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疾病的轻重急缓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诊。几年前,我省便已经开始在全省推广分级诊疗。
对此,何玉兰认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能否做到各级医院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确保有限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她直言,目前,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政策执行力不够,财政补偿、医保等相关配套政策也未跟上,导致成效并不明显。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财政补偿机制不完善,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扩张床位数,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情被大医院‘代劳’。”她说,部分大医院还继续保留康复科,收治慢性病,没有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作用,多数大医院尽管业务量大、工作繁忙,但都不愿意牺牲自身经济利益将资源下放到基层去。
作为推动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载体,医联体建设在我省正全面推行。“医联体目前也存在报销比例不均衡的问题。”何玉兰说,一个阑尾炎手术,在县级医院做可能只能报销6000元,但三甲大医院可以报销10000元,医保报销这种配套政策要跟上来,医联体内的大小医院报销的比例应该要均衡。
何玉兰说,分级诊疗实施后,医保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医保报销的层面没有做好合理引导,使群众在转诊时,上转下过程中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实惠。
此外,何玉兰还指出,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各级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省市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也影响了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比如在基层医院做了一个核磁共振,如果必须马上转到大医院的话,大医院不认可检查结果,又要重新检查。”她建议,要尽快实现全省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统筹管理,进一步减轻老百姓看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