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谈履职:要有“三颗心”处理好“两关系”
广东人大网讯(记者林洪演 通讯员任宣)“基层代表履职,要有‘三心’,还要处理好‘两关系’”。1月30日上午,省人大代表、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股份经济联合社党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陆翠芬在代表集体采访会上透露五年来的履职心得,并为政府办的民生实事“点赞”。
省人大代表陆翠芬透露五年来的履职心得 黎进摄
作为连任的省人大代表,对于代表如何履职,她总结出了一番“心得”。陆翠芬说,代表要积极主动地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学习、记录和梳理,并做好问题的跟进。对此,她总结为要有“三心”,处理好“两关系”:“三心”是倾听意见要用心、收集资料要细心、跟进问题要耐心。处理好“两关系”是处理好工作和履职的关系,处理好用权与履职的关系。
陆翠芬曾说过,她想当一位民生代表。在上届人大代表任期里,她积极履职,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如村居水改、长洲岛邮政储蓄所建设等,帮助群众纾解困难与不便。
陆翠芬履职以来最关心的是民生问题,最关注的是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对于2017年全省十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她特地“点赞”了扶贫工作,“我省开展‘一对一’扶贫,扶贫干部直接下到村、户,把政策、技术、资金带到贫困村,帮贫困村修桥、补路,引导就业,解决农产品的出路问题,是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群众比较满意。”
今年,陆翠芬仍然关注民生实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全省十件民生实事将把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原来的120元提到138元,还将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457元、206元提高到503元、228元。
对此,陆翠芬表示,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增长15%,由于本身基数较低,并不能解决粤东西北老百姓的基本养老问题;城镇、农村低保补差增幅都是10%,由于城镇基数比农村高,相同的比例,城镇低保补差增加额远高于农村,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她建议,在资金调整时不能以“比例”作为一种增加的模式,而且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城镇、农村低保补差的增幅应更大些,更好地保障粤东西北地区底线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