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 议案建议

关于建立全省贫困地区企业/企业家培育平台推动落实精准扶贫的建议

时间:2018-01-26 来源:任宣
分享到:

  一、问题及现状

  精准扶贫是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2015年在各地视察后逐步提出的重要思想。我省提出了精准实施分散贫困人口2016-2018年三年攻坚计划,计划到2018年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分散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5%的扶贫目标。

  我省现有精准扶贫措施中以“硬措施”为主,“软措施”较少。现有“软措施”主要包括为贫困家庭人员免费提供“种养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创业技能培训”等,希望其靠技能脱贫。这些措施无法解决贫困市县地方政府自助脱贫能力不足,缺乏内生 “造血能力”的问题。

  2016年全省21个地市一般预算公共收入中,肇庆、阳江、清远、湛江、潮州、揭阳6市同比负增长,降幅依次为34.6%、11.4%、7.8%、4.9%、3.8%、3.2%;与之相对,深圳、汕尾、珠海、佛山、惠州5市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6.8%、13.8%、12.4%、12.3%和10.05%;各城市财力差距明显。从收入结构看,除东莞、珠海、深圳等城市外,有17市非税收入占比均高于全省,反映了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健康。预算公共收入不高、经济结构不健康,又反向遏制财政政策的导向、引领作用,阻碍财政政策调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的投入力度,势必会让弱者更弱。全省500强上榜企业中,珠三角地区占了90%,粤东占4%,粤西占3.4%,粤北占2.6%;其中,50亿以上的企业有94.76%集中在珠三角。区域500强企业分布的不平衡分布,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贫困市县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二、建议

  建议建立全省贫困地区企业/企业家培育平台,该平台主要有以下功能:

  1、培育贫困市县优秀企业家。由省级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出资,集合全省优秀师资队伍,从贫困市县潜力企业中遴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家参加,为其免费提供EMBA、MBA、国内外经济形势研判、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努力让这一批企业家成长起来,带动所在企业的成长。

  2、扶持贫困市县未来优势企业发展。由省级政府部门牵头、出资,统一政策,在贫困市县培育和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2017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和长城战略咨询合作发布的《2016 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共有 131 家独角兽企业,共估值4876亿美元。这些企业对新经济及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建议省级政府部门从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方面引导、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落户贫困地区。

  3、支持引导现有成功企业在贫困市县建立生产基础或子公司。从全省高度,支持贫困市县政府建立家乡企业家联盟,从人才政策、社会名誉等各项政策上鼓励、支持出身省内贫困地区,身处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地的优秀企业家在家乡兴建生产基地或子公司,反哺家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增幅效果。

  4、支持出身省内贫困地区,身处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佛山等地的人才回乡创业。据了解,2017年武汉市发布了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收入三大新政,其中“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吸引了大批毕业生留在武汉发展。建议我省贫困市县也可以考虑采取类似政策。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