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 议案建议

关于发展粤东西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议

时间:2018-01-26 来源:任宣
分享到:

  广东地理位置优越,农产品的品种和产量都十分丰富,不单解决了省内市民们的生活需求,还远销到国内外,促进我省农民增收。但是,广东总体农村经济不发达,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基本的设施配备相对落后,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虽然近年来广东省加大了对农村网络建设,农村网络使用率也逐步提高,但是农民对于网络的使用在于娱乐方面居多,利用互联网从事农业相关活动较少,农村互联网普及面不高,农民对于电脑的操作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不熟悉。

  比如粤北地区,韶关市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主要特色农产品有枇杷、杨梅、三华李、贡柑、冰糖橘、沙田柚、优质水稻、香菇、黑木耳、灵芝、茶叶、石斛等等。近几年,粤北的农产品经网络推广营销,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从2015年至今,每年网络销售额也不断提高。但是,在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上仍然存在着人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品牌化营销、农产品物流配送不完善等问题。

  一、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运营人才。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业人员,但现在农村缺乏具有电子商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许多种植户的农产品网上销售量低,部分依靠本地消费群体,通过网络销售的仅局限于微信朋友进行推广,只是把原来卖给传统经销商的产品卖给了本地网络卖家,而且因为相互熟悉和提前预订,价格甚至还会略低于传统经销商的收购价,导致再好的产品卖不到好价位,也难以推广出去。归结主要原因还是对电子商务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指导培训,农户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政府对发展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仍不够。

  目前农村许多种植户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对电子商务运营不熟悉、缺乏专业指导,然而绝大部分有运营电商能力的有才人士大多聚集在省一、二线城市,造成人才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品质虽好,但缺乏推广,不被知晓,导致“难卖”,政府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仅仅停留在一些形式的培训会议上,或者在协调的层面上,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财力、物力、人力上支持力度仍不够大,没有真正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困难,产品好、产量高,农户不会卖、卖不出、卖不好这些问题就是最实际的问题。

  三、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冷链、保鲜技术欠缺。

  粤东西北农村的基本设施配备相对落后,物流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地区无法直达,“配送最后一公里”仍然是个问题。冷链物流发展也尤其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一是由于农产品种植基地都在乡村地区,乡村一级物流覆盖率仍较低,且没有快递物流中心的聚集让农产品价格走低,而且广东省对于农产品的运输也没有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导致农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农产品容易受季节、气候等外部因素影响,不妥善保存容易破碎或者腐坏变质,因此对于农产品的运输、包装、加工等环节都要求极高。没有冷链仓储,下雨天采摘不了农产品,导致有订单却无法按时发货的局面。三是在保鲜上技术欠缺,许多农产品均按客户下单后即采摘打包发货,产品的品质难以保障,特别是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比如杨梅、枇杷等,不能做到在最佳时间采摘保鲜储存,果期延误产品即掉落或腐坏,造成大量损失浪费。

  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

  目前粤北地区种植户多,但分散混乱,没有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安全追溯、索赔机制等环节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农产品缺乏好的包装设计、包装盒不适应现在快递公司,比如去年韶关的杨梅,大量的网络订单却因包装材料不合适快递,发出去的杨梅,客户收到全部变成水,客户退单让农民损失惨重。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也分散,没有用于农产品流通的交易中心,市场上鱼目混珠,品牌难以树立。

  综上所述,结合粤东西北地区实际,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议在县(区)组建农产品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要集批发、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综合服务(实体店、产品展示、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交易中心下设加工贮存区、冷链保鲜区、仓储物流区、产品交易区、配套服务区等。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培养县(区)的农村电子商务渠道,组建专业的农村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标准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推动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县(区)农业经济发展。

  二、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建议加强财政政策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建设乡村一级物流配送中转站、农产品运输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如在解决乡村配送中转站建设用地、基本设施设备投入、运输成本补贴等方面出台可行的政策给予支持。同时,将目前现有的运输、仓库和网络等基础物流设施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完善乡村到城市的专业农产品配体系。

  三、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电商培训。

  建议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电商人才培训,加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者,鼓励农户通过合作社电商销售或联合电商平台开展公益性推广和众筹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支持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解决好农产品卖不出、卖不好的主要问题。

  四、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品牌化。

  一是在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建议建立完善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督,联合专业的电子商务运营企业指导建立农产品线上交易标准,引导对售前农产品进行初步的清理筛选、质量分级、保鲜包装等处理。二是建议加大对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和交易中心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出台政策扶持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建立起农产品交易中心,逐步完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立形成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