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 议案建议

关于粤北地区生态科技产业扶贫的建议

时间:2018-01-26 来源:任宣
分享到:

  一、案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因此,必须创新扶贫的思路和方法,探索生态扶贫新途径。生态扶贫就是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脱贫相结合的脱贫新模式,具体说是将生态优势科学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取得扶贫脱贫的效果的同时,不减少(甚至增加)生态资源的存量。

  粤北地区的工业开发较为滞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资源及环境状况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这是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但目前来说,粤北农业产业能给贫困人口带来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反而因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施用、养殖排放等情况对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与破坏,是一种资源掠夺式的发展。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生态系统应与经济系统相互耦合,形成生态—经济系统,并实现这一系统良性循环,这就需要将大量生态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构建自养型生态产业链,为实现“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作出贡献。

  二、建议

  (一)制定具体政策,引导民间生态科技成果与政府扶贫工作融合。所谓科技成果,就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现成新科学技术。将科技成果投入扶贫事业,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如果政府能够制定具体政策,引导民间自发的科技成果扶贫行动与政府扶贫工作相融合,便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将会加快脱贫步伐。具体政策如下:1、将民间科技成果扶贫行动纳入政府扶贫规划,争取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扶贫资金支持2、争取各级政府的农业、科技和环保等专项资金扶持;3、争取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对具体扶贫项目进行金融支持。

  (二)建设《扶贫智库》和《扶贫科技成果库》。1、吸收各界专家(包括科技、工商、金融、教育、医疗和法律等界别)特别是退休老专家参加智库;这些老专家经验丰富,情系扶贫,不追求私利,能够全心全意为扶贫事业服务。扶贫智库的作用是针对具体个案设计脱贫方案,提出扶贫政策建议。2、将适用扶贫的科技成果和应用技术汇集成《扶贫科技成果库》,作为实施扶贫项目过程中的科技工具箱。

  (三)建造自养型农村生态产业链模型,以点带面推广。结合粤北地区实际情况,利用当地自用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并链结成产业链。内容如下:1、应用现代生态技术,生产高价值的有机农产品(如富硒柑橘、有机富硒大米等);2、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制造果酒、果醋醋等高价值产品);3、发展绿色养殖产业(生态发酵床养殖、餐余发酵饲料、产品深加工等);

  4、有机作物下脚料和养殖废料综合利用产业(利用果皮皮茎叶和禾草谷壳等制造微贮发酵饲料、发酵床废料制造生物有机肥等);5、构建产品流通链。

  (四)营造有机农产品畅顺流通环境。1、创新营销方式。除自然灾害之外,市场因素是农业的最大风险。在有机农产品市场未形成规模之前,应该采用创新方式进行营销,如社会扶贫捐助回馈、“万企扶万村”纽带、有机农产品流通联盟、城乡互联消费等方式。2、运输保障。贫困地区通常处于边远山区,高昂的运输费和过路费成为扶贫活动额外负担。如果地方政府出面协调,动员收费站给予扶贫专用车辆免费放行,相信收费站会乐意响应,因为扶贫专车免费额远低于节假日旅游车辆放行量,何况此乃行善积德之举。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