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基因进校园活动的建议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有的英勇顽强、意志如钢、敢于战斗、不怕牺牲、宁死不屈、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的凝结。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程,就是一代又一代先烈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书写的光辉篇章。2014年4月29日下午,习近平参观了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习近平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可见,传承红色基因是十分重要。
近年来,广东省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用好红色资源,传扬红色精神,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广东省各市学校就传承红色基因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地市的学校由于制度建设脱节、红色资源缺乏、资金设施有限、外来文化侵入等原因,在开展 “红色基因进校园”的相关活动中存在重形式轻实质、效果不佳等现象。据此,建议进一步加强红色基因进校园,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习了解红色基因的孕育发展、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加强制度建设。
当前,教育部已明确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广东可结合国家此政策,将红色基因的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德育体系中,加强相关师资力量配备,并制定相关评价体系,在各地市可选取部分学校进行试点,不断研究此项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该方案,从而推广全省各类院校,从顶层设计上将传承红色基因制度化。
二、加强资源整合。
目前,广东有广州烈士陵园、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梅州叶剑英纪念园、汕尾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相对其他地区,红色资源较为匮乏。然而,据调研,广东遍布于全省各地市都有军队干休所,其中的离休老干部都是经受过战火考验的无产主义革命战士,是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可与当地干休所结成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协作体,开展“学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活动,通过讲诉真人真事,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
三、加强宣传教育。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在开展红色基因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利用好这一优势,可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内网、校园公众号、班级微信群等推送相关资讯。此外,推广 “红色课堂”、“红色阅读”、 “红色宣讲”、“红色之星” 、“红色书屋”等形式,将“红色故事集”“英模人物集” “励志格言集”等供学习欣赏,以此陶冶情操、启发心智、培养作风。同时建立整体化、全局化、系统化的红色基因网站,开发红色基因数据库,做好资源挖掘、网站创建、体系确立等工作;建立网上红色资源管理系统,加强对红色基因的梳理总结,从而提高红色基因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让红色文化潜移默化植入广大青少年学生头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