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 深观察

护航高质量发展:来看广东省人大2023年“履职答卷”

时间:2024-01-2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分享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第一年。一年间,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夯实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上实现新作为,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上取得新成效,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东实践中迈出新步伐。

  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从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法治保障到为制造业当家提供法治护航;从制定家政服务条例到修改母婴保健管理条例,把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人大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决定25件,通过19件,在夯实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上展现新作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广东加快涉大湾区立法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立法创新成果。在去年初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基础上,接续制定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对南沙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容错制度、科技成果转化、规则衔接、法律服务等作出规定,确保南沙建设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制造业是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鼓励制造业企业研发、应用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鼓励和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出台,牵住创新“牛鼻子”,为制造业当家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

  老百姓最关心期盼的问题始终是人大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家政服务条例、修改母婴保健管理条例、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改实施工会法办法、修改安全生产条例……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一项项法规,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省的重点中心工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询问、调研、立法、监督等多种形式,提供法治保障。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一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为代表履职服务提供保障。例如持续打造代表主题活动品牌,2023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代表主题活动,全省13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中,有94%参加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近3万件,推动解决问题近2万件,形成代表建议6千多件。

  代表议案建议是民意诉求的集中体现。办理好每一件代表议案建议,也是将民意诉求具体地体现到国家机关各方面工作中。督促城中村“叠加电费”降下来;关注残疾儿童、推动完善康复救助体系;齐力推动旧楼道加装扶手,让老年居民出行更安全……一个个代表履职优秀案例,背后是人大代表帮助解决群众一个个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还创新开展联合督办、清单式督办等工作机制,重点督办“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9项建议。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5件议案、862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94.75%。

  在更好服务代表履职方面,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数字人大建设,近期又上新“粤当家”小程序。社会公众通过“我有话对代表说”栏目、办理群众意见双评价机制、意见征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在手机上便捷参与法规意见征集、提出审查建议、了解人大资讯、查找基层站点、联系人大代表。

  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大的重要职责使命。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不断丰富实践形式,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平台载体建设,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这一年,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不断完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广东新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一个,以“一点(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两办(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合作共建模式,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工作;指导另一“国字号”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更好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全年通过各立法联系点收集群众关于立法工作的建议1900多条,近200条被采纳。

  这一年,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不断完善,成为察民情、听民声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末,广东共建成线下代表联络站12621个、网上代表联络站2056个,年均接待群众11万多人次,收集意见4.4万多件,推动解决问题3.2万多个。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