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出炉”,去年开展专题询问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出炉”,去年开展专题询问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依法履职提高工作实效
2023年是省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的第一年,新一届人大工作取得哪些成绩?
1月24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出炉”,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成效:共审议法规、决定25件,通过19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决定和自治县单行条例56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293件;听取审议“一府两院”20个报告,检查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1次专题询问、3项专题调研;作出重大事项决定1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66人次,顺利完成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本届履职良好开局。
新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预安排审议省级法规22件、监督项目29个,并将继续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稳中求进推动广东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大局履职尽责
出台全国首个促进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省级法规
省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党组带头学、常委会集中学、代表履职学、干部经常学的“四学”联动机制。坚持大事要事敢担当善作为,紧跟省委工作重心,将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等立法从预备项目调整为正式项目,高质量完成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的10件立法项目,全力以赴落实省委交办的重要任务,及时召开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贴全省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盯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法治需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省人大常委会在去年初制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基础上,接续制定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听取审议省法院关于涉外涉港澳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开展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推进绿色发展情况专题调研。
瞄准经济回升向好,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召开全省人大财经工作会议;听取审议我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计划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工作等情况报告;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五年规划(2023—2027),连续第6年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首次开展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第三方专项绩效评价;围绕集中债券资金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重大决策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
强化制造业当家法治保障方面,省人大常委会打出一套立法监督组合拳。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省级法规;出台全国首部政务服务数字化条例,审议科技创新条例、技能人才发展条例等,听取审议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检查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情况。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坚决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把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本届省人大常委会的首个专题询问,督办建设省级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推动广州海珠中大纺织服装商圈转型升级和产业有序转移。此外,还在上位法空白的情况下制定农村供水条例,检查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实施情况。
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将15件生态环保类立法项目纳入立法规划,其中26年来首次全面修订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规定林长制考核等内容。城市绿化条例实施23年来首次修订,还制定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情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报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省人大常委会强化民生福祉法治保障,制定家政服务条例,修改母婴保健管理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实施工会法办法;听取审议省检察院关于开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报告;开展就业促进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检查革命遗址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我省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情况专题调研;修改安全生产条例、燃气管理条例,检查消防法及我省实施办法实施情况。
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迈出新步伐
开展“绿美广东”代表主题活动
收集意见建议近3万件
省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为代表服务意识,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过去一年来邀请65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905人次参加常委会立法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持续打造代表主题活动品牌,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代表主题活动,全省13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中,有94%参加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近3万件,当月推动解决近2万件,形成代表建议6000多件。聚焦全省工作大局和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2387人次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5件议案、862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94.75%。
不仅如此,省人大常委会积极丰富实践形式,健全工作机制,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组建广东人大智库,选聘新一届立法、财经、环保、监督司法、“三农”、社会建设等咨询专家179人。推动南沙区人大常委会被新增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一点(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两办(福田区人大常委会、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合作共建模式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工作,指导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更好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广东的“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加强。此外,省人大常委会全年通过各立法联系点收集群众关于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1900多条,近200条被采纳。
在推进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三化”建设上,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第六届县乡人大工作暨代表联络站示范站建设创新案例征集工作,首次发起广东“群众最满意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网上投票,短短一周点击量达2627万次,评出首批15个代表联络站示范站。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以数字技术赋能人大工作。以“好用、实用、管用”为导向,围绕“144N”总体框架,建成“两中心一系统”的数字人大基础平台,涵盖立法、监督、代表、自身建设4大业务域13个信息系统,汇聚近500类4000万条数据,在推进应用创新上率先实现智慧立法应用与国家法律法规库对接,率先实现国资监督系统绩效评价功能,率先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数字化应用场景,首创人大面向公众的“粤当家”小程序,四级人大全贯通、五级代表全覆盖、智慧履职全方位的数字人大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为人大工作提质增效提供数智支撑。
瞄准“国之大者”“省之要事”
预安排审议省级法规22件、监督项目29个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新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有什么工作计划?
报告中提出,要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准依法履职之“稳”和提高工作实效之“进”,认真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在立法工作方面,省人大常委会今年预安排审议省级法规22件。其中将编制涉大湾区立法专项计划,制定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条例、粤港澳大湾区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制定科技创新条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技能人才发展条例等;制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或修改林长制条例、河湖长制条例、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法律援助条例、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成品油流通管理条例等;制定或修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等。
在监督工作方面,省人大常委会今年预安排监督项目29个,其中围绕大湾区内外贸一体化、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发挥政府专项债效益支持“百千万工程”、环境保护、“双碳”目标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等工作,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结合听取审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专题询问。
此外,新的一年还要着力做好决定、任免工作。拟作出关于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的决定,听取省政府关于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出台前的报告。
围绕提升人大代表工作,今年将继续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指导各地建好更要用好代表联络站,继续开展代表履职优秀案例征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评选。认真组织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支持和保障代表开展视察、调研、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等。做好代表履职培训工作,加强代表履职管理,探索建立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