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 > 融媒汇

三言两会一分钟丨如何厚植民营经济法治土壤?基层法官开出法治护航“良方”

时间:2024-01-25 来源:南方新闻网
分享到: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广东实践中,如何厚植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土壤?一位基层法官在一线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广东省人大代表柯颖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副庭长,今年她结合自身基层实践,在建议中提出,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中,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通过“法治体检”等方式多元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涉民营企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在基层。

  东莞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从一座“世界工厂”蝶变为科创制造强市。这里企业众多,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东莞乃至广东高质量发展大局。

  “这些年来,我们法院不断探索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良方’,助力东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柯颖谈到,在过去一年的调研中,她发现基层诉源治理工作主体责任分工、目标任务仍需进一步明确,多元解纷力量整合难度大;同时,基层解纷力量薄弱,缺乏调解人才培养机制。

  柯颖在调解多个民营经济纠纷案件中找到了突破路径。她介绍,南城法庭在纾解企业纠纷案件中,联动市场监督管理、人社、金融等行政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共同加入诉源治理的工作。此外,南城法庭日常深入企业、园区进行“法治体检”,增强企业经营中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降低企业涉诉风险。“我们让东莞‘打工人’只管投身创新创业,回家安心无忧。”柯颖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柯颖表示,优化基层诉源治理体系不仅能够提升司法效率和权威,还能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激活经济发展潜力,提振企业投资和经营信心。“这些都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柯颖说。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