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广东人大常委会成立45周年 > 广东人大实践

做就做到极致 干就干成一流——《民主的足迹》诗朗诵创作笔谈

时间:2025-01-08 来源:广东人大网
分享到:

省人大常委会“爱人大、懂人大、兴人大”主题讲述系列笔谈之七

做就做到极致 干就干成一流

——《民主的足迹》诗朗诵创作笔谈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综合处 姬淼森

  当《民主的足迹》诗朗诵节目演出结束的一瞬间,台下领导和同事们纷纷致以响亮的掌声、频频的点头肯定,我们整个创作、演出团队都知道:演出成功了!回到后台每个人都激动不已,创作和排练过程的诸多艰辛都已被抛诸脑后,占据大家心头的是满满的激动和喜悦。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作家铁凝所说:创造是艰苦的,日复一日的劳作,永不停歇的高难度训练,忍耐着乏味的、疲倦的、自我怀疑的时光,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是为了迎来被创造之光照亮的那一刻,是为了在创造中获得艺术上和精神上的新生。

  是啊,事非经过不知难。如何在短短的六分钟内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宏大命题并非易事,特别是作为机关公认的笔杆子,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节目的期待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学性,这对节目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对我们办公厅文稿团队的一次重大考验。我们必须拿出文稿团队一直以来“做就做到极致 干就干成一流”的拼搏劲头和卓越追求,全力以赴把这个节目创出色、演出彩。

  ——形式上生动活泼、全员上阵。相较于演讲、讲述,我们决定采用诗朗诵的形式来呈现这个节目,诗朗诵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富有感情,可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写作特长、抒发我们内心的所思所感所悟,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诗朗诵的形式确定后,关键是如何演绎。我们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发光是成绩,一群人的发光是成就。文稿团队向来都是集体攻坚打硬仗,遇到大稿就分块写作、集中推敲。加之材料岗位是服务领导政务活动的幕后英雄,鲜有走上台前的机会,更应当把握这个难得机会全员上阵,破除笔杆子就是坐困书斋、闭门造车的书呆子的刻板印象,让向大家展示新时代人大干部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的良好风采。于是就有了分管领导带领综合处、研究室两个部门全体同志一共11个人的演出团队。

  ——内容上精心构思、反复锤炼。诗歌虽然形式松散,但总要有一个主题、一条叙事线索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这个饱含历史意义的重要节点上,我们结合日常写作中对人大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深入思考、深刻感触、深厚情怀,以“民主的足迹”为主题,以“你从……走来”为主线,将这首诗主体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两个结合”、人民主体地位、新时代、改革开放前沿和人大干部所感所思的角度,从历史到现实、从宏大到个体、从全国到广东、从具象到抒情,用真挚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人大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同时也注重反映广东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排头兵、实验区,在人大制度建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表达广东人大干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崇高敬意、由衷赞美和无比热爱。

  ——排练上苦下功夫、精益求精。“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节目开始排练时,正值年末各种会议讲话、工作总结等大稿密集之时,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中争分夺秒挤出时间,每天中午饭后、晚上下班后都集中排练1-2个小时。最紧张的一天,晚上排练到10点钟后,分管领导带着我们3个人回到办公室开始推稿子,到凌晨4点钟才回家。这段时间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这帮人连写材料的苦都不怕,还怕排练节目吗?我们拿出写材料的劲头来排练,从每一个字、每一个断句开始练发音,从每一个步伐、每一个手势练动作,直到上台前还到会议厅外面又练了两遍,确保在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效果。

  总之,通过这次节目,充分展示了我们文稿团队的良好作风形象,也锻炼我们讲好人大故事的能力水平,希望这个节目也能为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最后,还要衷心感谢省广播电视台的林鲁阳老师精心指导和编排,感谢南方都市报吴璇、朱唯信记者为我们制作精美的背景视频。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