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广东人大常委会成立45周年 > 广东人大实践

韶关浈江:用心书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浈江答卷

时间:2024-10-23 来源:韶关日报
分享到:

  近年来,韶关市浈江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让群众“有声”、代表“有为”、监督“有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浈江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浈江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广纳民意 汇集民智

   “我居住的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小区附近有一棵树已经枯死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希望能尽快处理枯树枯枝,以免造成人员受伤”“启明路道路两边停车位停车虽然是免费的,但是‘一位难求’,还有部分‘僵尸车’长期占用车位,停车非常不方便,建议设置‘智慧停车’泊位并实施合理收费,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每逢代表接待日,轮值的人大代表都会准时在代表联络站与群众拉家常、谈心事,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浈江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新时期代表履职需要,始终将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听取民情、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平台,先后在全区建成9个中心联络站、79个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1个产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实现三级人大代表进站全覆盖、代表进联络站接待群众常态化。三年来,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参与活动5000余人次,接待群众2100余人次,推动解决问题900余件。  

  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2023年7月,有群众来到十里亭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向浈江区人大代表孙可颖反映,虽然十里亭镇金凤坪村实施了水改工程,但由于水压不足,金凤坪村黄岗村小组85户村民仍然存在饮水难问题。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后,孙可颖迅速向浈江区、十里亭镇人大提交了《关于解决黄岗村85户村民饮水难问题的建议》。此后,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前往十里亭镇金凤坪村黄岗村小组现场办理,督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程,推动建成浈江区城郊村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犁市镇二期)增压设备,保障村民正常取水。今年初,该项目顺利完成,惠及十里亭镇金凤坪村黄岗村小组和靖村十五、十六组及犁市镇黄沙村生活村小组、石背村小组村民共计186户680人。  

  2024年,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在寮浈产业转移工业园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并结合产业园联络站的优势和特点,组织驻站人大代表主动到企业车间厂房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普及惠企政策,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从传统的选民进站模式向代表主动进企业的“移动代表联络站”模式转变。  

  此外,浈江区凭着“数字人大”平台建设和推广这股“东风”,启用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89个,实现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档案数字化、代表联络站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代表活动全记录、代表履职全天候,通过数字人大代表工作域登记代表履职活动87次,参与代表937人次。

  一督到底 久久为功

  “在上学、放学时段,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和行人混杂在校门前,经常造成拥堵,校门前安全隐患问题非常突出。”对于浈江区实验学校2000多名师生及周边群众来说,校门前马路的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心结。  

  2018年以来,韶关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先后在韶关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浈江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相关建议,希望韶关市、区政府部门尽快在学校旁边的碧桂园跨线天桥两端加建人行步梯,为行人提供分流通道。但由于跨线天桥不是市政设施,加建人行步梯需要与韶关市、浈江区相关部门和碧桂园、小区业主进行大量沟通协调,加上资金筹措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该问题迟迟未能妥善解决。  

  为切实回应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切,2019年7月,浈江区人大常委会根据《韶关市浈江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试行)》启动约见程序,组织了首次浈江区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面对面深入沟通交流,就目前推动人行步梯建设存在的难点堵点共同研讨解决对策。  

韶关浈江1.jpg

浈江区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座谈会现场。

  “两年多了,为什么浈江区实验学校跨线天桥加建人行步梯悬而未决,问题出在哪里?”“建人行步梯的资金怎么解决?”这场“辣味”十足的浈江区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仿佛点燃了解决问题的“加速器”,一个个之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约见活动的推动下逐步解决。

  在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和浈江区人大代表的强力监督下,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都加速推进,三个月后,人行步梯工程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浈江区实验学校校门前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从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走访调研等“常规动作”,到首次代表约见、工作评议、专题询问……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将民生“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不断创新运用多种法定形式,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大监督的“牙齿”更硬、“咬合力”更强。

  稳中求进 守正创新

  为实现“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浈江区率先在韶关市全面铺开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2018年10月,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实施意见》,票决通过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决定。2019年1月,在浈江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首次由全体浈江区人大代表票决选出6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专项调研活动。2020年5月,在浈江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组织代表对上一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从项目征集、筛选、票决,到项目实施、监督、评估,最后由人民群众充分得实惠,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推动党委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人大监督更加刚性有力。  

韶关浈江2.png

浈江区三级人大联动监督。

  如何讲好人大故事?这是浈江区人大常委会一直思考的问题。2018年10月11日,为加强宣传引导、传播人大声音,浈江区人大常委会注册“浈江人大通讯”微信公众号,并积极挖掘人大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深入宣传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生动展现丰富多彩的浈江人大工作实践和基层代表履职风采。截至目前,“浈江人大通讯”微信公众号阅读次数近4.6万次,阅读人数近2.5万人。同时,浈江区人大常委会注重提高人大宣传队伍能力建设,多次组织开展人大通讯员培训,三年来在市级及以上媒体发稿123篇,在区级媒体宣传发稿362篇,让人大“好声音”持续唱响。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和生机活力这条道路上,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创新不止、步履不停。2024年,浈江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市区镇三级人大联动监督,以上带下、协同发力,韶关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累计318人次参与活动,实现“1+1>2”的叠加效应。浈江区人大常委会和各镇、街(办)人大联动开展会议审议工作报告,共梳理形成审议意见14份,发现问题41个,提出意见建议44条,并首次采取“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持续跟踪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闭环模式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三级联动监督成果深度转化和运用,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贡献人大智慧。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