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暨广东人大常委会成立45周年 > 广东人大实践

潮州人大:与改革同行 与时代共进

时间:2024-09-30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1954年6月,潮州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潮州正式建立。1980年6月,潮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潮州人大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潮州人大1.jpg

  1980年6月,潮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图为举行挂牌仪式现场。潮州市人大办供图

  “连续10届当选为市人大代表,我见证了潮州民主这几十年的生动实践,基层民主自治不断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我相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更加深入人心。”近日,在接受采访时,85岁高龄的原金山巷居委会主任黄素霞无比坚定地说。怀揣民意走现场、履职尽责献良策……无数人大代表用履职脚步在潮州经济建设和人民福祉增进的历程中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更折射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在潮州落地生根、硕果累累的发展历程。

  70年来,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力有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潮州的实践愈发生动。

  紧跟改革步伐 立良法保善治

  秋意渐浓,潮州凤凰山上郁郁葱葱,1.5万株古茶树在立法保护后产量得到提升;凤凰山上,韩江边,中华穿山甲、韩江鼋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也于近期迎来了《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护航”。作为广东省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于今年9月施行,从监督管理、保护名录、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立法,守护潮州绿水青山。

  “调研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我们耳目一新,感触深、收获大、受益匪浅。我们将从中完善发展思路,继续为绿美潮州生态建设献真言、谋良策,作出积极贡献。”潮州市人大代表们到凤凰山调研《潮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时坦言。

  2015年5月,潮州市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全省第一批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自此,潮州立法工作步伐加快,推动实现“从零起步”到“有法可依”再到“良法善治”的跨越。8年来,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制定了18部富有“潮”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走在全省前列,囊括了全国设区市第一部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全省第一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条例等。其中,《潮州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开创了全国文化领域区域协同立法的先例。《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潮州古城文脉延续奠定良法根基,《潮州市韩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保障了韩江“秀水长清”,《潮州市潮州菜传承与产业促进条例》助力潮州市获评“世界美食之都”。

  高质量立法是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为民担当的生动缩影。

潮州人大2.jpg

  潮州市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大众说法”立法茶话会。潮州市人大办供图

  今年两会前夕,一场立法茶话会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举行,茶农、人大代表、相关专家和潮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同志等就《潮州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施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

  一场立法茶话会,一次与群众深入交谈。这是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因地制宜创新打造的“大众说法”工作品牌,如今,已在全市各县(区)全面铺开。

  当前,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启动《潮州市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制定工作,探索与汕头市、揭阳市协同立法保护桑浦山,实现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紧扣中心大局 强监督促发展

  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切实发挥人大在推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方面的重要作用,紧紧抓住关系潮州改革发展稳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精准监督,助力生态建设提级、经济发展提质,建立全链条监督机制,在强化监督支持上展现“人大作为”。

  今年,紧扣潮州市委工作部署,制定《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助推“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方案》,精准谋划人大履职重点,确定施工图和任务清单。潮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累计到12个镇(街、场)53个村(社区)调研、走访,定点联系工作达119场次,并引导和支持全市五级4000多名人大代表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主战场,为典型培育工作精准把脉,有效推动解决县镇村发展实际困难。

  “食品是潮安的金字招牌,但如今缺乏有效动能、智能化程度低,产业前景不够明朗。我们潮安第2代表小组将围绕‘坚持制造业当家、把食品工业搞上去’开展深调研,助力潮安区高质量发展。”“我们饶平第1代表小组将聚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专题调研。”在潮州市人大代表小组专题调研工作座谈会上,各代表小组组长踊跃发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法律法规实施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人大角度提建议、谋良策、出实招。这也是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四下基层”工作法,大力推进深调研,使监督选题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的具体实践。

  与此同时,潮州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抓好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办理工作,在审议意见交付办理时,提高审议意见的靶向性,建立“审议—交办—督办—报告”的闭环监督机制,使审议意见从“纸面”落到“地面”,真正达到审议一个议题、解决一些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目的。如,推动潮州市政府建立“潮州市凤凰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并出台配套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问题,为凤凰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注重搭建上下联动平台,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面发力拓宽监督渠道,实现“三级人大联动监督”“五级代表共同履职”。组织市、县人大常委会和镇人大开展贯彻落实《潮州市黄冈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情况执法检查,迈出人大监督工作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的重要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136项,开展专项工作评议41项,作出决定决议180项,组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288项,从守牢民生底线到顺应美好向往,从改善公共服务到提升城市品质,从共建碧海蓝天到共促高质量发展,潮州人大能动履职,足迹遍布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与发展相通、与民生相连。

  紧贴民生所需 当好群众“代言人”

  以“湖边听声”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平台,在西湖畔定期听取民声民意;在庵埠镇庄陇村党群服务中心外建设人大代表园,让人大代表走出去,把民声民意请进来……潮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代表联络站“热”起来“活”起来。截至6月,潮州市已建人大代表联络站231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标准化、常活动、见实效”,真正成为宣传人大制度、联系选民、服务选区的主阵地,为深化拓展“两个联系”,保障代表依法有效履职搭建平台。

  代表联络站之外,人大代表履职脚步匆匆。

  7月,潮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驻市省人大代表来到凤东路铁铺高速出口,察看于3月份植下的“人大代表林”成长情况,并就加强管护工作提出建议。

潮州人大3.jpg

  潮州市人大代表在凤凰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召开座谈会,听取重点建议办理情况。潮州市人大办供图

  这是潮州市人大常委会“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集中履职月活动的场景之一。其间,全市共有4284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各县区基层一线,广泛倾听群众意见、积极献计献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34件,推动解决275件。

  亲手植绿已成荫。人大代表们牵挂着的一桩桩民生实事也纷纷落地——

  聚焦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潮州人大代表以“建议意见+@相关职能部门”形式在“代表谈交通”微信工作群上建言献策,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交通微实事”,助力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坚持联系和服务并重,连续四年在市、县(区)、镇全覆盖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抓好418件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将人大代表的“好思路”转化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今年来,全力推动57件代表建议办出实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重点建议督办“五个1”工作机制(1场交办会、1份办理工作方案、1次专项督查、1份办理工作报告、1份代表满意答复),有力推动“关于培育茶产业税源 推动财税增长”“关于推进潮州市湘桥区意东三路建设”等建议落地见效。在潮州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跟踪监督下,今年上半年全市茶叶实现产值51.56亿元,同比增速12%,增速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意东三路建设8月底实现临时开放通行。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