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 媒体报道

代表分组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围绕良法善治、依法履职等建言献策
建议成立涉大湾区地方立法研究专门机构

时间:2025-01-18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1月17日,按照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日程安排,代表分组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省人大常委会以推动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为牵引,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强化法规供给、监督推动、决定支撑,持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胜势。代表们还聚焦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提升代表工作质效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广泛汇集民意民智提升地方立法质效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报告提到,要在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上加力提效,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蓝小环介绍,作为广东唯一的“国字号”预算工作基层联系点,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发挥预算审查三审制度作用,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热情。此外,还报送了《关于完善中央支持地方若干财政政策的建议》,围绕转移支付、财税政策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财税保障等方面共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推动基层声音直达国家层面。

  “法律对治理社会具有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作用,立良法才能善治。”省人大代表、广东众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小雄说,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广东有不少创造性做法,地方立法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举例,去年,广东省人大审议通过《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推动从“人等药”变为“药等人”。

  陈小雄表示,粤港澳三地法律制度不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湾区,需要制度上实现衔接,“在这个过程中,地方立法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建议,加强粤港澳三地立法机关间的交流,成立涉大湾区地方立法研究专门机构,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同时,要以质效为导向,扩大地方立法的覆盖面。

  “过去一年,广东在立法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这些全方位、多层次的立法举措,让广东立法体系日臻完善。”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广东至高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兴印建议,进一步找准立法工作的切入点,不断拓宽公众参与途径,持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广泛汇聚社会各界心声,使立法更贴合现实、贴近民生。同时,要积极开展与其他省份的立法交流合作,汲取先进经验,持续完善广东立法体系,全方位提升立法能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筑牢法治根基。

  更好发挥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

  报告提到,要在深化代表工作上加力提效,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其中披露,今年将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

  “去年,我参加了‘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在三水区白坭镇种下了我们佛山本地的树种。”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李汉荣说。他建议,佛山的城镇化率较高,要推进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利用工厂边、路边、临水边有条件的土地扩绿;另外,还可以通过居民庭院、“最美阳台”“绿美巷道”等形式活化绿色景观,“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形成人人爱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的生动局面”。

  当选省人大代表后,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林业强多次参加民生领域专题调研活动。今年,他重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老年人居家养老等话题。“报告提到,要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在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监督中,突出‘培育市县级示范托育机构’等重点,推动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林业强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事业,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广东清远、广西贺州、湖南永州三地人大签署合作协议,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人大民族工作跨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先后在三省(区)接壤的乡镇创建了11个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

  “通过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两省之间进一步打通交流沟通协调的堵点,有助于听民意、解民忧。”省人大代表,清远连州市大路边镇顺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静华说,今后将积极创新收集民意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发挥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省际事务沟通等方面的作用,为村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福祉。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