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 媒体报道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6名代表谈履职话民生谋发展
让基层声音成为高质量立法“源头活水”

时间:2025-01-17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领域的实践平台,也是广大基层群众表达立法诉求的有效载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突破全球污水信息产业成果转化的瓶颈,带动我国环境监测高端设备的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1月16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举行,6名省人大代表集中亮相,聚焦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发展县域基础教育、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积极献计献策。

  省人大代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

  不断汲取基层智慧

  让每项法规满载民意

  “在基层立法联络站,一名香港青年提到,希望有一本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的政策指导手册,我们把这条实用建议写进了调研报告。”在“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涛聊起一段履职经历。他介绍,这名香港创业者的心声被吸纳进《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条款。

  除了律师外,刘涛还有一个身份——广州市天河区猎德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站站长。过去一年,在基层立法联络点里,很多基层群众的声音让他记忆犹新。

  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倾听群众声音,努力让每一项法规都满载民意。

  “基层群众的意见是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在刘涛看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实践,不仅保障了立法能够直接反映民情、民意、民智、民心,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也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猎德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站的故事,只是广东省人大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的冰山一角。”刘涛介绍,在全省各地,有着数以千计的基层代表联络点,不断汲取来自基层的智慧。“基层立法联系点始终敞开大门,欢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立法,共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他说。

  省人大代表、云浮市新兴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梁凤珍:

  坚持城乡一体化教研

  让名优教师送教下乡

  “去年下半年,我与部分市、县、镇人大代表多次到太平镇中心小学调研,亲身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实例让我感到十分振奋,也对县域基础教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省人大代表、云浮市新兴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梁凤珍聚焦“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观察。

  县域基础教育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把“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摆在突出位置。当前,城乡学校布局、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方面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难点在哪,应如何改善?

  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33年的梁凤珍认为,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统筹县镇村学校师资配备、改善镇村学校办学条件等是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难点所在。她建议,坚持“五育并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信息化赋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教育信息化设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梁凤珍还呼吁,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教研,大力开展“名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教师专业水平。此外,要坚持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健全教育集团内部管理互通、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教师考评等机制,以强带弱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

  开展联合攻关和研发

  加速先进技术落地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我国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着重发挥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港澳国际化程度高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中试验证和成果应用推广基地。”就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如何深化合作话题,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畅谈了自己的思考。

  余刚指出,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在大湾区汇聚,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依托大湾区“人才库”优势,2024年环境保护研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比如,获批建设广东省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重点实验室,正在解决污水信息因子识别方法、城市安全信息解析原理、人群健康信息挖掘技术等核心科学技术问题。

  现场,余刚分享了一个好消息:“我们正在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的科技创新中心。”

  余刚说,希望借助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的研究,带动我国环境监测高端设备的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聚集一批优质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加速先进技术的中试熟化和落地转化,使其成为政府和企业可采购的公共服务产品,推动污水信息解析与预警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应用。

  省人大代表,潮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顺卿:

  在火热实践中

  彰显国企担当

  “作为国企,要围绕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企业所能,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产业、项目、平台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在全省‘百千万工程’的火热实践中彰显国企新担当。”省人大代表,潮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顺卿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聚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见解。

  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金光村是2024年“百千万工程”挂钩培育典型村,过去该村欠缺主导产业,配套设施方面存在短板。“我们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参与了典型村培育建设。”王顺卿介绍,他带领团队一方面活化利用金光村祠堂外原有荒地,打造金光村侧园景观,帮助村里抓好绿化美化提升,深挖文化内涵,讲好家乡的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在配套设施建设上高质量做好项目帮扶。

  王顺卿提到,其所在企业推动下属新能源公司和设计院多次到归湖镇金光村进行实地踏勘,谋划新能源产业项目,投入建设一批终端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并于去年6月上线运营。

  如何发挥国企担当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王顺卿说,下一步将继续助力“百千万工程”挂钩培育典型镇村夯实产业基础、提高村集体收入,通过组建产业基金,支持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片区开发和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打好“资源配置优化”战役,助力潮州“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省人大代表、河源市源城区文化馆原副研究馆员陈羡梅: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增强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举办了多次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演出、展览、讲座、培训、比赛等,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省人大代表、河源市源城区文化馆原副研究馆员陈羡梅分享了投身基层文化建设多年的经验与心得。

  陈羡梅介绍,自己和文化馆同事主要从两方面发力,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致力于完善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全方位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深化调研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推动传统文化视听节目传播传承不断创新。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需要沉到一线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多年来,陈羡梅深入基层调研,创编了《春牛舞》《扬我雄风》等传统节目,参加省级比赛和演出,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推广普及效果。

  陈羡梅提到,河源市源城区文化馆与一所院校合作共建春牛舞传承发展基地,每年举办春牛舞培训班及培养表演团队参加各类演出,让春牛舞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发展传承。“接下来,我们还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入思考,让传统文化迸发活力。”她说。

  陈羡梅认为,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及履职的过程中,要坚持需求导向,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准有效对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省人大代表、清远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

  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去年《黑神话:悟空》这款引发全球瞩目的游戏横空出世,让全球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彰显出中国文化强大的吸引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力。”省人大代表、清远天安智谷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赖建尧聚焦文化创意产业,讲述了关于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考。

  赖建尧是一名“90后”文化创业者,2017年开始从事文化创意相关工作。在他看来,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创新能力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几年,赖建尧走进广东省职业教育城(清远大学城),与本土校企合作,共建多种人才培养基地,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广东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创业环境。”他认为,让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意、数字艺术、动画影视制作等领域,既能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可为其在就业上提供更多选择。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色,这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来源。”赖建尧表示,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文化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彰显文化魅力与经济价值,有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