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 媒体报道

省发改委: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时间:2025-01-16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省直部门专场记者会。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艾学峰表示,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一是科技创新集聚成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目前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已达10个,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正在形成。组织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科技攻关任务,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由企业主导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

  二是梯次化产业格局初步构建。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未来产业全面发展。电子信息产业1月至11月同比增长13.7%,持续引领全国;新能源汽车1月至11月产量已达315万辆,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广东造”;低空经济领域,大疆占据全球80%以上民用无人机市场,亿航智能研发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全球首获适航审定“三证”;生物制造领域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近一半落户深圳。

  三是开放创新生态逐步形成。以港澳为窗口对接全球创新资源,特别是加快建设首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吸引集聚440多家科技企业、20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以及超1.5万名科研人员,布局建设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等一批中试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逐步提升。

  艾学峰表示,未来广东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解决新质生产力“成长的烦恼”。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资源富集、机制畅顺、动能强劲的科技创新核心引擎。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推广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4个90%”的经验,让企业在创新中真正站C位、唱主角。

  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一方面做大产业“基本盘”,推动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等战略性产业集群提质升级;另一方面培育发展“生力军”,将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成新的万亿级、5000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是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奏曲”。发挥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畅通科技成果和市场对接的“中梗阻”。布局建设30到50家省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和基地,为国际国内先进科技成果前来广东转移转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