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大科学装置筑梦 制造业转型创新

时间:2025-01-1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分享到:

  1月15日上午8时10分,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六位来自科技、教育、医疗、产业等领域的人大代表接受采访,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共同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大科学装置”背后的智慧与担当

  作为“国之重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为何会选择与广东共建并落子江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代表为我们揭开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神秘面纱。他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创新是必经之路,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基于广东强大的区域创新能力、政策支持以及江门独特的地理优势,实验装置从设计到建造等多个领域在国际都处于先进水平,这为破解科技难题、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平台,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这座“国之重器”建成后,能够为科技创新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依托实验站,江门将打造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的创新型科普基地。

  职教“出海”:培养大国工匠新航程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化雪荟代表讲述了广东职业教育的辉煌成就和未来展望。广东全省拥有93所高等职业院校,5所职教本科,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占据了广东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十年间为社会输送了近800万技能人才。她表示,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广东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不断优化,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佛职院联合77所兄弟院校及出海企业打造了国际职业教育公共品牌“功夫工坊”,将佛山功夫师徒传承精神与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内涵相融合,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职教友人以及出海企业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技术和标准,推动产教同行、教随产出,广东职业教育正走向世界,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医疗资源“下沉”:健康获得感提升之路

  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化推进,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围绕老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健康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代表聚焦“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这一问题发表了见解。他提出,通过设施扩容、人才扩容和互联网医疗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广东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他以高州远程手术为例,展示了科技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利用5G网络开展远程手术,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当地线下主刀,中山一院专家团队在广州根据实景展示线上指导,双方“隔空”联合完成复杂手术的场景几乎每周都在广州和高州上演。

  张弩期待,随着AI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进一步铺开,广东人民群众将体验到更丰富、更便捷、更精准的“零距离”优质医疗服务。

  制造业“蝶变”: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之路

  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铜剑科技”)董事长汪之涵代表分享了科技型企业在制造业转型中的故事。作为一家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企业,青铜剑科技成立之初以传统硅基半导体起步,在广东省科技创新氛围里,攻克关键难关、把握市场先机,实现从“本土设计+海外代工”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战略转型,具备了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的基础,为中国制造的众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风光储能设备提供了众多的核心芯片。

  汪之涵表示,广东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围绕着半导体产业培育了上游材料设备、中游设计制造、下游封测应用的产业链集群。面对日益完善的产业基础,青铜剑科技有信心取得更大突破,为广东建设半导体产业高地、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乡村振兴“新篇”:科技赋能传统农业

  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代表扎根乡村,发展油茶产业,为当地产业发展先行探索,同时做出了石漠化治理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她表示自己在石漠化治理这18年来深刻认识到,兴一个产业可以带活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县的经济发展。

  在云岩镇“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廖石秀提出了“石漠化治理+光伏+油茶+林下种养”的创新模式,不仅解决了石漠化治理的难题,还显著提升了农业产值,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在云岩镇试种油茶成功后,廖石秀整理经验做法,传授给身边的乡亲,带领大家共同种植,同时还建起了山茶油的加工厂,带动当地200多户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她谈道:“每年我们提供60多个工作岗位,优先聘用当地的村民,让乡亲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新质生产力“引擎”:创新驱动的实践与思考

  把一颗纽扣般大小的电池做到世界领先,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电新能源”)董事长陈志勇代表分享了自己在锂电池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改进电池安全阀等技术,微电新能源解决了锂电池的安全问题,赢得了国际订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广东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金融助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正极材料的改良,我们把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40%,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使电池的性能得以提升,从原来电池百分之一的精度可以做到千分之一,极大提升了锂电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陈志勇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科技创新引领的结果。他强调,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人才引进,微电新能源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为行业提供优质的锂电池产品,让用户用得放心。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