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广东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人大进行时 > 媒体视角

广东新闻广播 | 专家、代表建议广东打造适配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直通车”

时间:2025-09-16 来源:广东新闻广播
分享到:

  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七场专题会议(高素质人才引育专场)于9月15日举行。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广东人才引育坚持法治引领、制度规范,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与会代表建议,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适配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直通车”。

  省人大常委会围绕高素质人才引育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收集有关情况和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1+5”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广东制定人才发展条例等法规,制定人才优粤卡等政策。深入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截至7月底,共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粤来粤就业创业。初步形成以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为引领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为高素质人才引育提供重要载体。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目前本科生培养规模超21.4万人。

  多位来自产业一线及高等院校的与会代表认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广东要增强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兴通讯系统产品高级技术总监朱晓光建议,建立动态化育人体系,打造适配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与引进“直通车”,“支持高校及时优化专业设置,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产业前沿。强化双师队伍,推行‘产业人才驻校’‘教师产业历练’制度,对企业派驻工程师给予补贴。”

  广东当前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罗丹认为,人才培养也需面向未来,“要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现在技术正在加速变革,院校现在需要真正落实双主体育人,让行业、企业的资源能够迅速转化成人才培养的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探索一些制度创新。”

  多位人大代表还关注如何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介绍所在高校的经验,“围绕碳中和、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战略性部署成立了校内十大科研平台,每个平台均由院士领衔。同时,我们赋予这些战略科学家人、财、物权、技术路线的决定权,充分激活和释放一流人才的科研能量和潜力。”

  科技创新型企业对引育人才有强烈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建议赋予企业更大人才自主评价权,这将进一步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潜力,“政府要认定一些科技型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等给予一定的人才指标。企业真正知道哪些人才、哪些岗位、哪些经验对企业是最宝贵的,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大的贡献的,再由企业去按照企业的标准认定。”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