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 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数量居全国首位
今年推动超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的传统产业不仅占比高、带动效应强,更有着紧密的产业关联度,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战场。
7月31日,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专场)在广州召开。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人大代表、研究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齐聚一堂,共同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把脉开方,一场深度讨论在会场热烈展开。
广东正推动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向新”的能级跃升、“数智赋能”的效率革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转型。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推进,广东传统产业的“三化”融合已不再停留在“政策蓝图”的描绘阶段,而是真正走进了工厂车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在生产一线绽放出新旧动能转换的活力。
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会上,广东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汪一洋介绍广东省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的专题调研情况。
广东省传统产业占比高、关联广、带动强,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在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省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4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传统产业。产量居全国第一的160多种工业产品,大部分来自传统产业。
近年来,广东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汽车、石化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不断擦亮广东制造“金名片”。广东传统产业更具实力、更显活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步显现。
具体来看,广东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较快;传统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带动作用强;人工智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数量稳居全国首位。
据统计,广东累计推动超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占广东省规上工业企业近60%)。
调研组关注到,广东率先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措施,加快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全方位应用。如广州市的致景科技AI产品“找布神器”,将客户寻布时间从2天压缩至2分钟;致景服装AI大模型改变了服装生产规则,未来1件起订、7天可交付客户将成为可能。
随着法规政策持续优化,多项政策出台早、落地实,传统产业更添动力。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通过立法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激活制造业动能;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地方政策,推动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启动14个省级试点城市建设,推动轻工纺织、家电、食品饮料等30多个细分行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调研组认为,要坚持不懈抓好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着手解决制约广东传统产业整体转型焕新的痛点堵点,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
今年统筹超90亿元支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进程中,资金支持如同关键引擎,其力度与精准度直接影响转型的步伐与成效。
省财政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省财政厅统筹用好各级资金和政策资源推动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据统计,2025年广东省统筹各级财政资金超90亿元支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其中,省财政安排33.95亿元并引导市县投入超过30亿元,落实技改设备事后奖励政策和技改金融政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与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扩产增效和绿色发展。
在政府投资基金的运用上,目前省级已设立的省创新创业基金、省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均对相关领域的项目予以支持。此外,省发改委与财政厅正联合推进设立省级引导基金,下一步将在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集群中,联合相关地市引导社会资本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
下一步,广东省将一体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2025年力争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技改数转”,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提质增效、产业蝶变升级。
专家观点:企业要聚焦客户需求主动求变
在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广东传统产业的转型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转型之路仍有诸多挑战等待着进一步探索与突破。会上,多名专家为此积极建言献策。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形象地以“水落石出”一词总结传统产业和企业将长期面对的基本形势,妙语连珠地分享了他对于当下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分析与建议。
面对现实、突围寻路迫在眉睫。在周其仁看来,政府需精简考核、优化服务;企业要聚焦客户需求、主动求变。在广东佛山等地调研多年,他以三句话总结优秀传统企业转型的经验与“出路”——“细处求精益”“宽处谋布局”“高处争独到”。
4000元青少年护眼灯热销;集成制冰功能的茶具等小家电创新产品走红;钻石牌电风扇厂瞄准县域大户型需求打造“三代人共享”的大功率风扇,迎来逆势增长;美的集团砍掉64个低毛利品类集中资源研发新品……周其仁以多个企业的创新案例表示,真正的突围出路要从做得好的企业中寻找,推广成功经验。“高科技、低科技,有客户就是好科技!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就是要抓住客户,花时间研究客户的潜在需求。”周其仁说。
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中山大学原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善民建议,广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商,如“找布网”帮助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解决转型难题。同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开发面向制造业的跨领域、多任务智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源,破解研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