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始兴:时时为百姓着想 处处为发展服务
近年来,韶关始兴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重点,以高质量人大工作助推建设具有始兴特色、创新力强、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始兴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
建在产业上 跟着项目走
始兴县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是韶关市唯一入选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直联站”,该站聚焦人大代表作用发挥,最大限度把代表聚集在产业链、职责履行在产业链、作用发挥在产业链,实现产业发展与代表履职互促互进,切实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有效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始兴落地生根。
日前,记者走进始兴产业园区,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人大主题元素既接地气又有内涵。“宣传栏融合了法治教育、民主理念和人大知识,动动‘手指’就能‘码’上反映心声,非常实用。”省人大代表、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黄清荣介绍道:“为方便群众、企业进站,始兴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在园区管理委员会一楼,大家随时可以来提意见。”
始兴产业园区是全省首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及第二批省级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园区主要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及装备制造、办公文具、食品加工、竹木深加工等6个主导产业。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11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约74亿元。
按照省、韶关市、始兴县的统一部署,为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始兴县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行将人大联络站点“建在产业上、跟着项目走”的做法,在工业园区设立全县首个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站点建成联系群众的阵地平台、服务企业的履职平台、助力发展的示范平台。同时,凝聚各级人大代表力量服务群众、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产业升级,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合力、添动力。
目前,该联络站有驻站代表20名,其中从事制造业代表14名、新农人代表2名、民生保障领域代表2名、基层组织代表2名,有效确保联络站能精准识别企业痛点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今年4月,我们接到群众反映国道323线斜潭段红绿灯路口交通有关问题,联络站立即将情况反映给始兴县人大代表工委,县人大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迅速行动,目前已制定了方案逐步实施整改,充分发挥了代表的作用。”黄清荣介绍道。自联络站成立以来,共收集群众关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政策制定等意见建议15条,其中12条已当场解答,3条已转交给始兴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了挂点联系企业制度,驻站代表定期联系、走访挂点联系企业,及时了解挂联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状况,安全生产情况,为企业在项目申报、用工招聘、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成为优化发展环境助力招商引资的靓丽名片。联络站争当企业发展“智囊团”,精准发力服务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组织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道路建设等视察;制定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工作制度、年度活动计划。
7月中旬,韶关始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办公文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结合“实地走访+会议座谈”的方式深入办公文具企业了解始兴县办公文具产业发展现状及难题,找准该县重点产业发展遇到的新问题、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百姓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实实在在为重点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时时为百姓着想、处处为发展服务。秉承着这一理念,韶关始兴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持续强化联络站日常管理和运营指导,对进站群众和企业的诉求实行“定人、实时、定责”,通过“联络站+产业链”模式实现代表与企业“零距离”,确保问题收集在一线、解决在一线,为始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人大力量。
顿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人大代表联络点:
建在项目一线 协调解决问题
最近,广东省首个“农村未来社区”在韶关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从蓝图变为现实,在搬迁入住仪式上,56户村民代表满怀喜悦地接过新居钥匙,开启他们的幸福新生活。
日前,记者踏入周所村农村未来社区,白墙黛瓦的联排房屋古朴典雅,屋顶的光伏板泛着粼粼蓝光,“客家风”与“未来感”共融。以500年树龄的古榕为核心,串联起17棵百年古树打造成公园群落,真正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景中”。
韶关始兴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耕地分布在1.8万个图斑中,5亩以下图斑占比达60%,土地碎片化严重,产业发展受限。为突破这一困境,始兴县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形成“以土地重整推动要素优化重构”的新思路。顿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包含子项目34个,总投资额37亿元,总体项目建设周期为4年,自2024年起至2027年,其中周所村未来社区计划2026年全面完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群众诉求渠道分散、项目实施方与村民沟通不畅、监督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为深入贯彻省委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部署要求,切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基层发展实践,顿岗镇人大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这一关键领域,依托代表中心联络站设立省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人大代表联络点,为破解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提供制度化保障。
“别上火,先喝茶,来跟代表坐下聊。”“有啥说啥,喝茶解乏,心结放下。”“今天,你想在茶室聊点啥?你觉得咱村还要解决啥?”顿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人大代表联络点设立在未来社区样板房一楼,站点将“百姓议事厅”和“群众茶话室”与人大代表联络点结合,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的广泛共识,将群众意见收集在项目一线,解决在一线。
翻开代表联系群众登记表,今年1月至7月,村民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保、农业种养殖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在人大代表联络点接访时了解到,韶关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未来社区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因各类施工车辆长期碾压,导致道路出现多处开裂、破损,希望能尽快修复道路。了解实情后,代表向顿岗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周所村未来社区道路铺设柏油路的建议》,力促小区内建成崭新耐用的柏油路。
线上、线下动态更新项目政策图解、施工动态及代表履职纪实,把矛盾化解在前;建立“固定接待+线上受理”双轨服务机制,有问题及时解决;驻点代表主动释法明理,让群众心里有谱;组织代表开展专项视察调研,召开多方参与的议事会,形成工作合力……顿岗镇人大代表通过组织开展视察调研5次、代表议事会1次、座谈协商会12次,人大代表参与接待群众67人次,实时掌握项目动态。同时,建立四大机制推动联络点高效运行,在畅通民意、化解矛盾、强化监督等方面持续发力,将人大力量融入项目全流程,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监督保障和民意支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设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通过“土地整备-产业导入-城乡协同”的链条式运作,实施创新的“多田套合+现代农业”模式,顿岗镇曾经零散分布的耕地被整合为1个万亩方、4个千亩方及多个百亩方,“小田变大田、良田变粮田”的愿景逐步落地。据测算,此举预计可为当地新增耕地5579亩,为布局打造“千斤粮、万元田”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村民未来收入结构将更加优化,除了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还可获得村集体经济按股分红,同时,部分村民可转变为农业企业产业工人,获取工资性收入。”韶关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未来社区项目负责人向记者细数着这份清晰的“富民账本”。
安居是基础,乐业是根本。韶关始兴县顿岗镇人大不断探索拓展代表联络点功能,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推进联络点服务提质升级,力求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人大代表联络点打造成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加油站”、政策宣传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收集社情民意的“根据地”、解决民生问题“快车道”、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加速器”,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据了解,下一步韶关始兴县人大常委会将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发挥好代表的优势和作用,切实凝聚起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大合力,为推进始兴县乃至全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大智慧和力量。